•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点朗读方法

    龙西北八校联合体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强加因果,原文说“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并不能看出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故选C。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B.“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错误,原文只说“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但并不是“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二者必须要共同协调发展。C“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错误,原文说的是“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可见,主要是尝试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找出跨越学科的观念,而非采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D“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错误,原文说的是“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表达的是不同学科的有些观念可能只是学术术语不同,但实际上有共通处,可以跨越学科,但并不是说“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故选A。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A“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错误,是为了说明“科学之眼"“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B.“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错误,根据原文“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见,是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D.“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错误,根据“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菜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可见,是为了说明“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故选C。4.(4分)①材料一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②材料二重点梳理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藩篱。(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两则材料的能力。材料一先指出“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以为所有准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的问题,再提出科学技术“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这是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必须“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接着详细论述了科学为什么需要人文文化进行弥补,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最后提出“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不过因为人类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

  •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作文备考策略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一语出自宋代学者曾现所撰的《南齐书目录序》。以古视今,不难发现古代深厚搏大的史学积累为当代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传统资源,举其大且要者,中国史学致用传统有三个特质。其一,求“大”。南宋朱熹曾言读史“当观大需要进一步挖掘、汲取、品味与借鉴。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意味着研读历史首先要立意高远,关怀宏大。无论治史还是治国,皆须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大方向,提炼大命题,把提大脉动。如司马迁修《史记》,时间纵贯三千年,空间横跨数万里,人物遍布全阶层,体例覆盖各类型,大构思方成就大手笔,无怪乎清代学者赵翼道:“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对比当前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毫无疑问是至为关键的课题。其二,贵“通”。先立其大,再贯乎通。具体而言,所谓“通”,首先要“博通”,即大量搜辑考察各类尤其一手材料或原始遗远,为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贯通”,即综合研究有关材料或遗迹,通过归纳概括引出结论;再次为“通识”,即注重在综合贯通中求得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最终实现“会通”,既把天、地、人作为整体,又将天道、地道、人道联系起来,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思维与整体意识。这种思维意识对中华文明探源过程启示很大。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绝非一人、一学科、一团队、一时代之事,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久久为功,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其三,崇“德”。可大可通,于是历史自然显露出德之光辉,我们的文明亦因之可亲可久。对待人类的文明历史,要能不抱偏见,不做武断,不凭主观,不谋私利,不求速达,这样我们那些最为珍贵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精髓才能如玉石般温润可亲,似高山般坚韧可久。要求“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提示我们在进行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注重揭示与阐释自身优秀的思想元素和文化基因,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舒“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求其大者,贵其通识,崇尚德性,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展现既有史学传统之重光,并赋予其新意,这正是“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的深厚意蕴所在。:共一候者鲜婚部“是地自“,文9里深做乳个儿叁堂点(摘编自王学斌《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天1吴等A“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代龚自珍认为研究历史是掌握大道的重要前提。®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而是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C无论治史还是治国,都需要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D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可以借鉴中华民族的某些思维意识,也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2.根据材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念升华优污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整合价值,其优势能发挥包容、衡作用。MB、【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23-104B·

  • 2024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第5套高中2023届基础知识滚动训练。本小题从图中大棚内外的温度对比可知,大棚内的地理参考答案气温显著高于大棚外的气温,所以选C。7大棚的作用一毅是保温保湿,多用于农作物的春播或者秋福的低温李力。从图可知,实笼期间天硼内的①本套试题考试范围:必修《地理1》、必修《地理最高气阖超过50度,娜内无农作物,排除B选项;新3》,选修《地理3》《地理6》。疆地区,冬季寒冷,一般无秋播越冬农作物,排除C选②全卷易、中、难比例:6:3:1;全卷难度系数预项:强烈的高温有利于杀死大棚内的害虫,从而成经估:0.65。来年大棚内的虫害,高温闷棚是一种生态无污染的虫害防治技术,故而选A选项。一、选择题(共44分)】8.C9.D题号12345678011本组试题以锡林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为考查载答案BCCDB CA体,考查的知识主要是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的学科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核心素养主要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2答案A D A DCC BD8.材料中提到“11月到5月未观测到地下水位”,由于B1.B2.C该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可知冬春季节温度较低,土壤处于封冻状态,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量非常小,本组试题考查以印尼苏拉威西岛附近地震为情境,考故本小题选C。查的必备知识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考查的9,河流水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河水的收人和支出,大关键能力有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主要涉及综兴安岭春季积雪融化量大,人河径流多。内蒙古高原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的考查。春温低,土壤未解冻,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小,河水1.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①为地壳,均厚度损耗小。由于河流向北流动,加之有结冰现象,春季17千米,陆地较厚,约33千米,②为地幔,深度约为.33千米一2900千米,因此本次震源应位于②地幔处,B有凌汛现象。多种因素综合导致春季水位偏高,故而本小题选D选项。选项正确。10.C11.B2.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①②之间的界面应为莫霍界面,B、D选项错误;莫霍界面深度海洋处应小于陆地,本组试题以中国各省区渔业生态足迹指数分布这一学术情境为载体,考查的必备知识是中国渔业资源A错误;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横波、纵波均可通过,其物质形态为固态,C选项正确。的分布及其利用与保护,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主要涉及综合思维和区域3.C4.D5.B认知等核心素养的考查。本组试题以湖南太阳辐射的分布为考查载体,考查的10.依据材料可知,渔业生态足迹指数越高,其渔业知识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资源可持续状态越好,东南沿海渔业生态足迹指数高于华北地区,因此其渔业资源可持续状态更优,故3.文字材料提到年太阳辐射小于4000的地区不适宜太阳能开发,而湖南多数地区低于该值,说明湖南太C选项正确。11,与北京相比,浙江省经济水较低,消费水较阳能资源总量匮乏,且东多西少,所以本小题选C。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故A、C、D选项错误。且与4.图中可知,湖南太阳辐射能的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北京相比,浙江水域面积大,渔业资源更丰富,渔业少,结合湖南省的地理环境特征,即西部是山区,降水生态承载力更高,因此生态足迹指数较高,故B选项丰富,云量大,太阳辐射更弱,所以地形是主因,故而选D选项。正确。5,太阳能资源的能量分散,所以太阳能电站一般占地12.A13.D面积大,适宜建设在戈壁、荒漠等人烟稀少的地区本组试题以糜棱岩的形成和分布为考查载体,考查湖南东北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耕地的知识主要是内力作用及其地貌的形成过程,考查广布,缺少建设太阳能电站所需的大面积荒地。所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12.糜棱岩石林的形成过程也是糜棱岩的形成和出以,本小题选B选项。6.C7.A醒过程,文字材料中提到糜棱岩是岩石巡尔错动本组试题以高温网棚实验为考查载体,考查的知识主中形成,说明牵棱岩形成于地壳内部的断裂活动;随要是中国的气温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考查的学科核心着高原的拾升,糜棱岩出鳐地表,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石林景观。所以,本小题选A选项。素养主要是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第5套·地理参考答案第2负(共4贞)

  • 二十四节气 大雪节气介绍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一项是(3分)A.首句以“万里”状写距离之遥远,以“千溪”表现路途之阻隔,为下文写长途跋涉的艰辛蓄势。B.领联“近”“低”二字不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而是对空间错觉的蔡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C.颈联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黄芦苦竹”等诗句,但意象虽然相似,感情基调却不相同。D.末句“兰叶正萋萋”以景结情,不仅渲染出美好欢乐的气氛,而且有着丰富的暗示性,耐人寻味。5.诗人展开想象,将不同时空的场景汇于笔端,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强化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二问越(1)屈原《离骚》中形象地表现诗人朝乾夕惕,修养坚贞品德的两句是“(2)贾谊《过秦论》将秦覆灭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文章中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其“仁义不施”之举的两个句子是“”和“(3)高适《燕歌行》中“”二句,概述边塞情势,揭示了征人思妇饱受离别之苦而永无相见之期的原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蒙昧—一野蛮一文明,这实在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人类学家常常把它们作为人类早期演进的三大阶段,那么,我们当然早已进入文明,而且千万年下来,早已进入一种充分成熟的文明。我们的切举止作为,好像应该都有一些①的前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仅蒙昧和野蛮依然存在,而且时时滋生,它们理所当然地嘲谑和消解文明作为自己的生存本能。没想到文明对此毫无警觉,它太相信那个所谓的公认前提,对周围的世界仍然②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当作存在。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③,而在于人们把蒙昧和野蛮错看成文明。剥除文明的最后结果,就是()。人类历史上一切由人类自己造成的悲剧,大半由此而生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容忍邪恶,无视暴虐,文明被撕成了碎片,任人搓捏和踩踏。B.文明被撕成了碎片,被搓捏和踩踏,却容忍邪恶,无视暴虐。C.将文明撕成碎片,任人搓捏和踩踏,邪恶被容忍,暴虐被无视。D.文明不但容忍邪恶,被撕成了碎片,而且无视暴虐,任人搓捏和踩踏。他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 2017年小升初语文句型考点、单句和复句

    (每点2分,其中总结侧重点和解析具体内容各1分。)7.(3分)B【解析】B项,“这两处用夸张的手法”说法错误,大娘煮鸡蛋的细节不是夸张,是写实。8.(6分)①第一处写的是去年“我”去看望大娘的路上,大雪之后,“今天天晴了”,作者采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自然现象的天晴,又指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晴空,同时,因为雪后天晴时路面“又黏又滑”,所以“我”才走得慢,也因此有了“很多的回忆”,自然地引出下文。②第二处是天热房顶纳凉时的自然环境描写,“天空都是很晴朗的”,1947年(可由写作时间和文中回忆时间间隔推知)中国的秋收时节,本应农忙却正值战事激烈,此时的天晴既为人物活动提供真实的场景,体现了军民的和谐融洽,又调节了紧张的氛围,象征着人们对和的期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每点3分,第一处从双关修辞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处从景物描写的作用和象征手法两个方面分析,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9.(6分)①结构安排方面:现实和回忆交织,回忆之中穿插回忆。作者以“现在”为起点,回忆“去年”下乡的事,然后又以“去年”为起点,用插叙的手法,回忆了五年前在大西章村发生的事,这种环环相扣的回忆之中穿插回忆的手法是一种独特的结构“风格”。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人物的多重性格和调用多种表现技巧来刻画人物,形成了孙犁作品的又一“风格”。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塑造了動劳质朴的房东大娘形象,她更是中国当时广大农民的代表;作者用“悬”“打开”“抓”等动作描写,突出大娘的心地善良、关心子弟兵;用大娘和“我”的夜晚对话来表现大娘的心系农事、关心战况;用直击读者心灵的反问句来肯定大娘的乐观和对胜利的信心;用大儿子当兵后又建设新疆、女儿的勤快灵巧、小儿子的先进等侧面烘托出大娘育子有方、易于满足的性格;用“我”多年后对故人的“访旧”以及大娘见到“我”时的欢喜,表现军民一家亲和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结构安排2分,人物形象4分;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各2分,具体要点分析列举出来三条即可。如果考生组织答案时先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不影响得分。)10.(3分)C【解析】译文:燕惠王即位,因为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领兵。于是乐毅逃亡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后来,齐国大将田单设计骗骑劫,最终打败了燕国,收复了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11.(3分)B【解析】A项,两个“让”均为“责备”。B项,第一个“遇”,知遇;第二个“遇”,与“会”字相同,会谈。C项,第一个“报”:回复,回信。第二个“报”,报答。D项,第一个“畜”,积蓄;第二个“畜”:畜养,饲养。12.(3分)A【解析】错误有两处:一是主要原因是齐国打败了燕国大将骑劫,燕惠王害怕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疲惫时来攻打燕国;二是燕惠王这样说是为了打动乐毅,并非善于反省。13.(10分)(1)将军误解了我,认为和我有了隔阂,就抛弃燕国归附了赵国。(关键词:过听、郄、捐。关键词各1分,语句顺畅2分。“过听”译为“错误听取”,“捐”译为“丢弃”或“离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 2017年小升初语文拼音考点讲解

    中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乡村中日常生活图景,表达田园生活美好的诗句是(3)“,如今有谁堪摘”几句,李清照将情感融入落花,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借花,更是自伤。(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几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儒将形象。(5)古典诗词流露出的情志和我们的心灵感受有相通之处。当我们感到失落、想排遣内心的愁苦时,可以吟咏“世间行乐亦如此,”;当我们需要维护尊严、表达傲岸不屈的精神时,可以吟咏“使我不得开心颜”。四、名著阅读(共6分)17.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论述了“差序格局”的问题,请结合书中的内容,评价下面的事例。不少于150字。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小陈举报父亲之事,赢得了一些网友点赞,也引发了一些质疑。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那祥云缭绕的地方宗璞①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②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③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竞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就听见水落地“啪”的一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④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去,到图书馆前下车,高一语文(A卷)第6页共9页

  • 交通安全标语 宣传口号(一)

    丰台区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高一语文(A卷)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A2.A3.B高一语文(A卷)第9页共9页

  • 2017年小升初语文写作题型及要点总结

    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6.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项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A.稚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字宙观、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瑚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璐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三、(15分,每小题3分)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化遗产。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斟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有不断创新的特点。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米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竞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感和历史感。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霉鼍在水,各有所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发展的要求。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解的文化综合体。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元年,迁东海相,在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那五年坐法兔宜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王人。显宗以其能,七年,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C.包含着儒家中正和自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希声”的境界。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菁老为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4项共10页

  •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汇总(共6类)

    (写于1940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医生听说军官申请取消休假,准备开拔,难以理解,对不让军官接受家乡壮丁,感到气愤,认为军官的牺牲不值得。B.对于学生的热心和敬仰,军官的认识更加深刻,学生上战场杀敌没有留在后方有意义,一腔热忱要放在最需要的地方。C.学生出身的车站长冒着火车被炸的危险,仍引旧意气用事,照常摇旗,说明军官对学生“热心”的分析是正确的。D.军官提前结束休假,师部还将开拔日期由五日改为三日,可知国共之间的战事吃紧,但从军官、士兵、学生的状态能看出必胜的信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刻画军官形象,“前面正要人,我料得到”“就送我一团西藏人…同样打得很好”“一个军人有什么可怕的”,多角度塑造了这位英勇善战的军官形象。B.小说里有多处口号标语式的表述,如“中国有希望的,要翻身的”“中国万岁,武装同志万岁”,用在这个特殊语境和历史情境下,并不显得生硬,反而给了读者力量。C.小说最后一段以景物结尾,景物的特点突出“静”和“压抑”,这类似于《祥林嫂》中的景物描写,不同之处是这篇小说的景物带给读者的并不是绝望,而是冲破黑暗的力量。D.小说运用了反衬手法,陌生军佐在紧张开拔过程中陷入左右为难的矛盾中,茫然不知所措,军官适时指点才打消了他的疑虑,这对塑造军官人物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8.小说塑造军官这一形象时,多处写到“笑”,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毕沅,字镶蘅,江南镇洋人。乾隆十八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二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再迁庶子。三十一年,授甘肃巩秦阶道。从总督明山出关勘屯田,调安肃道。擢陕西按察使。上东巡,觐行在,备言甘肃旱。谕治赈,并免逋赋四百万。擢布政使,屡护巡抚。师征金川山,遣沅督饷,军无匮,授巡抚。河、洛、渭并涨,朝邑被水。治赈,全活甚众。置姬氏五经博士,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陵墓。修华岳庙暨汉、唐以来名迹,收碑碣储学宫。屡署总督。四十一年,赐孔雀翎。四十四年,丁母忧,去官。四十五年,陕西巡抚缺员,谕:“沅在西安久,守制将一年。命往署理,非开在任守制例也。”沅先后抚陕西十年,尝奏:“足民之要,农田为上。关右太川如泾渭灞诸水流长源远若能就近疏引筑爆开渠以时蓄泄息无水是之虞。古来云中、北地、五原、上郡诸处畜牧,为天下饶,若酌筹闲款,市牛羊驼马,为畀民试牧;俟有孳生,交还官项,馀则畀其人以为资本。耕作与畜牧相兼,实为边土无穷之利。”议未行。嘉庆元年,枝江民聂人杰等挟邪教为乱,破保康、夹凤、竹山,围襄阳,沅自辰州至枝江捕治。当阳又陷,复移驻荆州,上命解沅总督。旋克当阳,获乱渠张正谟等,复命沅为总督如故,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

  • 高中英语2024届高考复习语法知识讲解(基本句型+主谓一致)

    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参考答案及部分解析参考答案1-5 BCCBA6-10 CACBA11-15 CBABA16-20 ACBAB21-25 BADAC 26-30 DBACB31-35 DDDBA 36-40 BFADE41-45 BCDAA 46-50 CCBAD51-55 BDCBD56.that/who57.development58.used59.improving60.better61.methods62.with63.to take64.naturally65.it写作第一节One possible version:NoticeIn order to enrich students'campus life and help students learn more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culture,the Drama Club of our school will run a Peking Opera Camp this winter holiday.It will start on February 1st and last for a week in the Art Center of our school.Famous artists willoffer basic courses on singing,speaking,movement,as well as facial make-up.If you areinterested,please sign up before next Friday by sending an e-mail to dramaclub@qq.com.You're all welcome!Join us and enjoy the beauty of Peking Opera.The Drama Club第二节One possible version:When Jet's mom picked him up from school,Big Dog was in the back seat.Jet put his armsaround his mom,and then around Big Dog."Are you excited to see Big Dog?"Mom asked."Of course!I wasn't sure I would get him back,"Jet said.Jet took the album out of his bag,and gave it to his mom.He was excited and a little bit nervous,as he didn't know if his momwould like it."I have a surprise for you too,"Jet said.As they looked at the pictures,Jet's mom laughed and cried,and she noticed a blank page at theend of the book."Looks as if there's room for one more picture,"Mom said,smiling."Do youmind if I draw it?"Jet dug into his backpack and handed her a pencil and some markers.Shedrew a picture of them sitting in the car looking through their first photo album since the fire,with Big Dog taking a look too."I love it,Mom,"Jet said."Let's go home and see what othersurprises we can find in those boxes."部分解析阅读第一节A篇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一一生活本文是应用文。文章介绍了四个活动。21.B。理解具体信息。根据The Mile High Country Q&Brew部分中的this country music

  • ‹‹ 11260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