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班级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一轮复周测卷(一)A.17g由16O和18O构成的氧气中所含质子数不一定为8NAB.标准状况下,11.2LCH4和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5N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C.用足量水吸收1 mol Cl2,所得溶液中CL2、HCI、HCIO、CI4种微粒数目之和关注奇置教有姓名获取更多免费资源为2NA(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D.常温下,1L0.5mol·L-1NHCl溶液与2L0.25mol·L1NH,C1溶液所含C1的物质的量相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e9C12N14016Na23Mg246,硝酸铵是一种氮肥,不稳定,易发生反应:5NH,NO,-定条件得分2HNO3+4N2↑+Al27S32C135.5Mn55Fe56Cu64I1279H2O。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9gH2O含有的质子数为NACe140B.22.4LN2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4NA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3:5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D.1L0.5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数目小于0.5NA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带*题目为能力提升题,分值不计入总分。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选择题1.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是A.18gH218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答题栏A.将20 g NaOH溶解在1L水中B.32gN2H4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5NAB.将11.2LHC1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C.1mol·L1的硝酸中含有NO的数目为NAC.将1L5mol·L1浓盐酸加入9L水中D.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3NAD.将10 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至溶液体积为500mL8.将VL浓度为0.3mol·L1的盐酸浓度扩大一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2.对于1LH2SO4和HNO3的混合溶液,H2SO和HNO,物质的量浓度存在如下A将溶液加热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关系:c(H2SO4)+c(HNO3)=1.0mol·L1。则理论上最多能溶解铜的物质的B.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1气体6.72L量为C.加入3mol·L-1的盐酸0.2VL,再稀释至1.5VLA.0.40 molB.0.60 molC.0.72 molD.0.80 molD.加入等体积0.9mol·L1的盐酸,混合均匀3.铍、铝化学性质相似,常温常压下,mg铍、铝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体9我国“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用NH:作为燃料,发生反应:2N,H,+2NO,点椭积分别为V1L和V2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N2十4H2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V12A.标准状况下,22.4LH20中质子数目为10NAAV.3B.16gN2H4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数目为2.5NaV2C.反应生成1.5mol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NaB.m=24×9-24X18D.密闭容器中2 mol NO和1molO2充分反应生成NO2,其分子数目为2NAC.铍、铝消耗硫酸物质的量相等l0.在t℃时,将agNH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pg·mL1,溶质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有NH的物质的量是bmo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0D.若相同条件下用NaOH代替硫酸,则产生气体体积不变4.为测定人体血液中Ca2+的含量,设计了如下方案:A溶质的质址分数~-品×100%稀释,试样N,C0门稀硫酸1H2SO4酸化的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10o00样17Vmol L-」过滤、洗涤KMnO溶液数据C.溶液中c(0H)=1000bVmol·L-1+c(H+)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C2O,+3H2SO4—K2SO,+2MnSO,+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mL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5w10C02个+8H20,若血液样品为15.0mL,滴定生成的草酸消耗了0.001mol··硫酸的铵盐是常用的氮肥。为测定某硫酸铵盐的含氮量(不含其他物质),取样L1的KMnO4溶液15.0mL,则这种血液样品中的含钙量为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沸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A.0.001mol·L-1B.0.0025mol·L-1该气体经干燥后用浓硫酸完全吸收,测定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下表是五次实验C.0.0003mol·L-1D.0.0035mol·L的数据:化学·周测卷(一)第1页(共4页)化学·周测卷(一)第2页(共4页)
A.共产国际的指示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10.如表是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论述。对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时间主张文献1927年3月一切权力归农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为全国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在无产1940年1月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新民主主义论》们联合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195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A制度构建与各时期的革命、建设任务相适应B.制度构建是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中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人民民主的贯彻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11.公元前462年,阿菲埃尔特出任雅典执政官进行立法改革,建立对不法行为的申诉制度。规定每个雅典公民若发现现行立法中有违反民主制度的条款,均可向陪审法院申诉,要求予以修改或废除。该法律的制定A.为雅典民主制度确立奠定了基础B.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确立C,有利于进一步维护雅典民主制度D.导致司法独立遭受民主制的破坏12.根据罗马帝国时代的法律规定,自由民身份的妇女可以拥有并支配自己的财产,在家务上有主持权,不必事事都听从丈夫,甚至还可以参加文艺和政治生活,这表明罗马法A.体现自然法理念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倡导男女等D.追求社会和谐完美13.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选举以公开方式进行,出卖选票、收买选民现象司空见惯,1689年8镑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席位却花了900傍。这一史实反映了当时历史试题(长那版)第3页(共8页)
23.英国的《吏治澄清法》、美国的《联邦公务员法》《彭德尔顿文官法》、日本的《官吏纲要》《国(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中国与独立后的美国在政治变革上所面家公务员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了文官的职责和范围、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这反映出临的相似情况。(4分)西方的文官制度()A.择优录取的方式B.实行“永业制”C.注重职业道德化D.法制化的特点24.据统计,1950一1970年,外国政府、中央银行和私人握有的美元,从84亿美元增加到430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亿美元,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则从243亿美元下降到163亿美元。这一现象()材料一宋代以后,社会经济关系变迁,封建统治者迫于形势,不得不采取了“不抑兼并”A阻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推动了美元走向国际化“田制不立”的策略,进而导致了贫富急剧分化。社会各阶层对安定发展的追求,使得统C.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D.有利于凯恩斯主义实施治者着力寻求减小贫富差距的办法。同时,随着封建社会由顶峰逐渐衰落,国家社会救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济能力削弱,基层社会自治化倾向逐渐加强,民间社会救济活动不断兴起,“义庄”作为中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民间社会救济机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宋代材料一自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中华民国实行《临时约法》,推行全民选举制等一系列的的封建家族都普遍地创建义庄,在抚恤对象上,范仲淹初定规矩是:“明给宗族,无间亲政治制度改革。民初的新兴资产阶级只有少数激进的革命派热衷于政治变革,其中绝大疏,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咸有所给。”义庄用其收入来赡养贫困、孤寡及遭遇灾荒与多数的资产阶级有些投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间等反动势力的怀抱,成为买办资产不测事件的族人,从经济上把族众团聚在一起,不致离散,以达到收族的目的。而且它是阶级;还有一些既不坚持革命又不向反动势力靠拢的墙头之草,最终会被彻底地扼杀用来缓和宗族内的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这也说明了新兴资产阶级在不具备实力和政治支柱的情形下,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它并—摘编自豆霞、贾兵强《论宋代义庄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不属于当时两大对立阶级中的哪个主体,它虽然也处于矛盾之中,但表现的是那么软弱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民族统一后,面临着南部各邦分离主义势力的威胁,随时都无力和无所适从。因此,民初的政治变革难逃失败的命运。有重新分裂的可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导致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高涨,直接一—摘编自刘英涛《民国初期政治制度分析》危及德意志帝国的政治根基。为了消除来自这两个方面的威胁,以俾斯麦为首的帝国政材料二邦联政府的软弱无力,激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农民府一方面在政治上采取高压政策,展开“文化斗争”,须布“反社会党人法”;另一方面则积起义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的统治,使他们感到邦联政府统治力量太弱,必须建极制定各项社会立法,企图用“怀柔政策”来消弭社会主义运动的锐气,强化中央政府在立中夹集权的国家制度。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制宪会议在费城议事堂举行。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领导职能。因此,开始于1881年11月17日“皇帝文告”的社出席代表共55人,经过4个月的激烈争论,取得了妥协…《1787年宪法》下的联邦政会立法运动,早已超出了社会保障范围,具有浓厚的政治和使国家干预职能合法化的府,明确规定了中央统治地方,地方从属中夹,在国家的重大问题上,中央拥有最高权力,色彩。这样就把联邦主义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美国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邦联转变一摘编自马世力《社会保障体制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为“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联邦。(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义庄产生的背景及作用。(6分)一摘编自庄艳、工亚敏《1787年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转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治变革难逃失败的命运”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德国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背景与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建立联邦政体的意义。(4分)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
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确定了国家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C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D.《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解决国际争端25.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商王世系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这说明()A.学者的权威性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B.商代的历史必须依靠甲骨文才能廓清C.文献史料有实物史料佐证能更加可靠D.神话传说只要加以考证都可成为信史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一一摘自唐培吉《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材料二1979年2月邓小访美与美国1989年5月邓小会见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总统卡特挥手致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何种体制。分析乾隆拒绝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请求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进程中发起成立的组织和论坛,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创新成果。(6分)高二历史学科试题第4页(共6页)
6.桊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皇权世袭的特点C.秦王赢政的巨大功缋D.中央集权的加强7.“《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上言论出自于()A.《史记·李斯列传》B.《荀子·强国篇》C.《汉书·董仲舒传》D.《汉书·景帝纪》8.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B.安西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宜政院A.北庭都护府9.西汉时,青州刺史隽不疑得知齐孝王孙刘泽等意图谋反,搜捕刘泽并上报朝廷。扬州刺史吕柯参奏海昏侯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刘贺被“削户三千”。这表明()A.监察体制发挥一定效能B.异姓诸侯王逐渐被剪除C.地方行政权力得到强化D.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10.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序号史事①《女史箴图》、《姨母帖》、士族专权、泥水之战②《梦溪笔谈》、榷场、占城稻、通判③《授时历》、“四等人制”、宜政院、青花瓷④《千金方》、两税法、“长庆会盟”、曲辕犁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11.地图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历史的必备工具。如图反映的社会状况出现于()匈奴“乐张拔匈奴姑成oA.西汉B.西晋C。唐朝D.宋朝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2页(共8页)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一22小题每题2分,23一29小题每题3分,共65分)235689101112131415ADACAyBB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CBBCDCBBDDD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0题10分,31题10分,32题15分,共35分)30.(1)改革:商鞅变法:(1分)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等(3分)(2)内容:进行官制改革;推行均田制;改汉姓,讲汉话(3分)实质:汉化(或封建化)(1分)(3)成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2分)31.(1)时代精神:“大一统”。(1分)作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1分)措施:秦朝政治上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或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任答一点即得1分);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任答一点即得1分);汉朝文化上尊崇儒术(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2)民族观:民族等(1分,答天下(华夷)一家或开明的民族政策也给分)。措施: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和亲;加强与各民族文化交流(传播文化技术):册封;会盟。(任意答出4点即可)32.(1)不同:汉代海陆并举,宋代以海路为主(1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比汉代更加扩展。(1分)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技术提高,海外贸易发达(任答两点得2分);宋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陆路受阻。(1分)(2)两种情形:①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②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2分)原因:①北方地区寒冷出现得更早;②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2分)影响: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2分)(3)事例:北宋与辽签订协议(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每年给西夏岁赐);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南宋每年给金岁贡)。(答对任意两例得2分)原因:宋代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面临北方民族政权的强大边防压力:宋代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兴盛)。(2分)
丽水、湖州、衢州2022年11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读图阅史,把握时空。右图是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图。下列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①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B.②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C.③处居民最早种植小麦,出现大规模的-83n祭坛和神庙31满3D.(④处居民的大多数居住形式为穴居,主要饲养猪和狗▲中网断石器时代文化遮程分布用2.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下列项中,符合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思想理念的表述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有学者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下列有关“秦皇”时期“中国之政”的表述,正确的是A.确立皇帝制度,以“始皇”为自己的庙号B.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乡设三老掌狱讼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成《九章律》D.设御史大夫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与监察高三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8页
13.“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遗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士大大阶层的参与度低C,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D.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14.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依条约保护”。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已动摇B,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C,清政府己沦为洋人的朝廷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15.20世纪初,立宪派批评革命派的“排满”主张,认为中国“乃合汉满蒙回藏苗而共同所有之中国也”,各民族人民“皆中国国民”,满族当然也是中国人,孙中山回应:“革命的宗台,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由此可见,孙中山(A,接受了立宪派的批评意见B,回击了立宪派的政治攻击C,对民族主义有了正确认识D.具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16,型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中国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化的祝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盟梦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该材料主要反映出作者认为()A,列强要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国家B.西方工业国开始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C.新文化运动所提侣的民主思想不切实际D.五四运动是以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运动17.从1913年到1921年,北洋政府颁布了70余项经济法规和行业性章则条例。…但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品更送频繁,许多政府奖励条例都因“财政部筹款为难”,最后不了了之,部分立法甚至沦为各派势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材料旨在强调()A.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成果显著B,推动了中国经济法制的近代化C.社会条件制约相关法令的落实D,振兴实业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潮18.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宜传中大量使用“劳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宜传中突出“民族解放”“民政权”等口号;八七会议后,“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A.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C,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表2为日本设立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联银”)分行城市表。“联银”从事普及“联银券”,要求样众手中的法币必须兑换价值极低的“联银券”等伪钞。日本设立“联银”的目的在于()高三历史试卷
高于东北地区,但可承载人口少于东北地区,表明主导因素不是开放程度和科技水。13.A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坦开阔,气候条件优越,土地生产潜力大,而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所以环境承载力小;青海、西藏水能资源丰富。14.A消费水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西藏的消费水上升,故可能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减少;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减少当地的资源量,使人口合理容量减少;教育水上升应该使人口合理容量增加;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提高了西藏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提高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15.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根据“木桶效应”,量少的那种资源成为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关键,森林面积是限制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计算可知,目前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7500万人。16.B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耕地;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扩大,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淡水。17.(1)人口老龄化。(2分)(2)影响因素:气候和经济因素。(2分)有利影响:带动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加强区域间文化、信息等交流。(任答两点,4分)(3)可以缓解劳动力后续资源不足的状况;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提高,使延迟退休成为可能。(4分)18.(1)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婚育年龄推迟,生育意愿降低;京津的吸引力强,人才吸引力不足,劳动力流失。(任答两点,4分)(2)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改善年龄结构,促进河北省人口均衡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任答两点,4分)(3)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健全相关配套设施及相关政策;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任答三点,6分)19.(1)“闯关东”:山东人多地少,东北原人少地多,山东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战乱频繁,农民生活贫困。(或“雁南飞”:改革开放后,山东工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发展快,人均收入增长快,拉力大于推力。)(4分)(2)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任答两点,4分)(3)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4分)20.(1)水资源(2分)(2)总体特征: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增。形成原因: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4分)(3)相比南部地区,宁夏北部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多;水资源较充足;经济较发达,科技水较高,对外开放程度较高。(4分)(4)人口密度降低,环境压力变小;自然环境条件改善,人口承载力增强。(4分)·25【23·G3DY(新教材老高考)·地理·参考答案一XJB一必考一QG】
教授笑了。教授就每天去教苗苗画画,从透视教起。但苗苗还是从不走出帘子一步,都是教授带着纸墨笔砚过去。但教授很高兴一他终于可以走进帘子了。大雪一次次飘落。苗苗学得很快,已经能画出很像样的百合花了。一老一少相对而坐,挥笔泼墨,漫长的冬天,就在两人身边缓缓走过。这天清早,教授正在院中篱边散步,忽然有一朵细小的声音花蕾般轻轻绽开:爷爷教授转身,目光越过篱笆:帘子掀开了一角,苗苗睫毛低垂,站在帘后,如新月出岫,幽花依涧。在教授惊喜的目光里,帘子终于完全打开,苗苗拄着双拐,迈出帘外。教授感觉有泪水溢出眼角。泪光中,教授忽然发现,院外,远山上的雪已经化开,露出星星点,点的青绿和鹅黄。而篱间的迎春花,不知何时已悄悄开了。春天来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退休后的清静生活被新搬来的邻居干扰,教授因此自责修炼不够,自责中还暗含着对留守儿童的关切。B.小说描写“两个小的却很活泼,跳皮筋、踢键子、笑闹不休”,这与女孩苗苗的文静形成鲜明对比。C.当教授第一次把花递进帘子时,小说以一个“埋”字描写苗苗,显示出少女的可爱烂漫和爱美之心。D.小说中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意味深长,有力地烘托出在试图走进苗苗心灵受挫后,教授内心的失落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教授的初次到来,苗苗先是有些惊讶,最后还是同意了,“一朵细小的声音花蕾般轻轻绽开”写出此时她声音的动人。B.与苗苗接触一段时间之后,教授夜间听着那箫声,“心就会疼”,这一描写表现出教授对苗苗的关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小说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描写景物,并将其穿插于文中,如倒数第二段中的描写,既照应文题,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引人深思。D.“教授浇完花,沾了满衣花香”“教授走进来,蹑着脚,惟恐惊醒了花儿的清梦一般”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表现了教授的美好形象。8.小说以“春天来了”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9.契诃夫在谈剧本创作时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这把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请你依据该理论,简要分析小说有关“百合花”的情节设计及其意图。(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白居易,字乐天。敏晤绝人,工文章。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整屋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章①,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高考)·化学-R-必考-FJ]四试题](http://picture.baishilianmeng.com/weibo.png?text=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高考)·化学-R-必考-FJ]四试题)
期末历史试卷)
期末历史试卷)
期末历史试卷)
期末历史试卷)
期末历史试卷)
期末历史试卷)
期末历史试卷)
![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24·G3DY·地理-LJB-必考-FJ]五试题](http://picture.baishilianmeng.com/weibo.png?text=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24·G3DY·地理-LJB-必考-FJ]五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