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工厂采用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耐酸电解槽用铁板作阴阳极,槽中盛放含铬废水,其原理如图所示。几不六价铬的水隔膜H2铁板pH为3.5-6.5CrO为主的废水若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当收集到13.44L(标准状况)H2时有mol Cr2O号被还原,一段时间后产生Fe(OH)和Cr(OH)沉淀,若电解后溶液中c(Cr+)=3.0×10-5mol·L1,则c(Fe3+)mol·L1。{已知Kp[Fe(OH)3]=4.0×10-8,Km[Cr(OH)3]=6.0×10-31》16.(15分)将镁条投入盐酸中时,镁条快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将镁条投入热水中时,其表面会附着微量气泡。受此启发,某兴趣小组对Mg与NaHCO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I.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7.5mL1mol·L-1 NaHCO3溶液中加持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入长3cm的镁条(1)经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有H2,产生H2的原因为(2)该小组成员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2,并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图1、图2中曲线②均为对应加入镁条的数据)。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分别量取两份6.0mL1mol·L1 NaHCO溶液于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中(其中一个加入0.1g镁条),塞紧CO2气体传感器,采集数据,各重复实验1次分别量取两份30.0mL1mol·L1 NaHCO,溶液于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其中一个加入1.1g镁条),插入pH传感器,搅拌并采集数据2500个C0ppmApH①20009.0H15008.8pL4wahaop②1000①8.6500M8.4日101610时间/min时间/min图2图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1中产生CO2的原因为结合实验3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图1中曲线②的数值低于曲线①的原因为Ⅱ.探究Mg与NaHCO,.溶液反应比与热水反应快的原因。该小组成员推测可能是溶液中的N妇或HCO。加快了该反应的发生,对比实验1设计实验如下。名师卷©化学(六)第5页(共8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151靶向提升的是[Ag(NH)2]十释放出的Ag,C项错误;对比Naz CO高温NaSO,+PbO+CO,↑,理论上硫酸铅与实验①和②可知,形成[Ag(NH),]后Ag(I)氧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铅化性降低,D项正确为1mol,其质量为1X303g·mo1=303g,则消耗14,A【解析】由图可知,曲线L1代表pAg和pY的的碳酸钠的理论质量为1X106g·mo1=106g,关系,代入数据可得Kp(AgY)的数量级为1018,流程中加入碳酸钠的量为理论值的1,5倍,所以投A项正确;取横坐标为1,可知滴定过程中先产生入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5X106g=159g,又草酸泥AgX沉淀,B项错误;Kp(AgX)只与温度有关,C渣中硫酸铅的含量为20.2%,则草酸泥渣的质量为项错误,滴定过程中当温度不变时(X)c(Y2-)直在变303g=1500g,所以加人碳酸钠与草酸泥渣的质20.2%化,D项错误。量之比为159g:1500g=53:500二、非选择题16.(14分)(1)①圆底烧瓶(2分)使玻璃塞上的凹槽(一)必考题(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2分》15.(14分)(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氧化焙烧”②5SO2+2MnO,+2H2O—5SO+2Mn2+1的反应速率,使焙烧更充分(1分)降低“焙烧”后产物的碱性,减少硝酸的消耗(1分)4H+(2分)(2)H2SiO3、A1(OH)3(2分)6:5(2分)(3)2(2分)将气体通人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3)过滤、洗涤、干燥(2分)》色,将褪色的品红溶液加热,溶液恢复红色(或用滴(4)蒸发结晶,趁热过滤(2分)有碘水的淀粉试纸接近试管口,观察到试纸由蓝色(5PbS0,+Na,C0,高温Na,S0,+Pb0+C0,+变为无色)(2分,答案合理即可)(2分)53:500(2分)(4)Cu+与C1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CuCI,促进【解析】(1)将固体粉碎,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Cu+与HSO,的反应衡正向移动(2分)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草酸泥渣“焙(5)乙中电流表偏转较甲中大;乙中右侧烧杯中产烧”后“水洗”可除去碳酸钠,降低“焙烧”后产物的生白色沉淀,左侧烧杯出现无色气泡,甲中未出现碱性,减少硝酸的消耗。白色沉淀(2分,每条1分,答案合理即可)(2)加入过量二氧化碳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硅元素和【解析】(1)装置D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铝元素,二氧化碳分别与硅酸钠溶液和偏铝酸钠溶用于吸收SO,防止污染空气,还可以通过溶液颜液发生反应生成沉淀H,SiO,和A1(OH)3,即得到色变化判断SO2过量,NaOH完全转化为“滤渣Ⅱ”;“氧化焙烧”时,C2O被氧化为十6价的NaHSONa2Cr2O,或Na2Cr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到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r20,+(3)(4)由实验现象可知C1存在时,Cu+与HSO6NaNO3 2Na2 CO3 -5Naz Cr2O7+3N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C1,铜离子由十2价被还原成2CO2↑或5Cr2O3+6NaNO,+7Na2C0+1价,假设2合理,实验Ⅱ中Cu+发生反应的离10Na2CrO,+3N2个+7CO2个,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子方程式为2Cu2++HS0+2C1+H,0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2CuC1¥+SO+3H+,生成H+又与HsO反应生成S02。(3)根据铬酸铅的物理性质可知,“合成”后得到的是难溶于水的铬酸铅,要得到铬酸铅固体,需经过(5)根据反应2Cu2++HS0。+2C+H,0的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粉碎。2CuC1,十S0?+3H+可推知,乙中电流表偏转较(4)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知,温度高于甲中大,乙中右侧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左侧烧杯50℃左右,Na2S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出现无色气泡,甲中未出现白色沉淀低,而Na2Crz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要分离提纯“含NaCr2O、Na2SO,的溶液”中17.(15分)I.(1)+40(2分)(2)减小(1分)√名(2分)的NazCr2O,需蒸发结晶后,趁热过滤,从而除去(3)①A(2分)增大(2分)Na2SO4。(5)根据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O,十②25%(2分)③192(2分)
15.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自称蛮夷。战国时期,楚国王室贵族屈原却在《离骚》中自称是黄帝的后人。这一变化表明A.思想呈现争鸣之势B.国家实现统一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社会性质剧变16.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秦穆公任用奴隶百里奚:战国时期,秦孝公下求贤令,燕昭王筑黄金台求士。这些举措A.彰显国君权威B.维护贵族特权C.强化中央集权D.适应社会变动17.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反对厚葬之俗,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该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18.美国学者认为商鞅建立了以个人能力而不是贵族身份选拔官僚的制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政府制度,比西欧早两千年。据此可知,商鞅变法中“选拔官僚的制度”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目的在于维护民利益C.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源头19.据初步统计,秦、楚、齐、燕、赵、魏、韩诸国的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土,其中铁农具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这表明A.春秋时期铁器冶铸工艺先进B.战国时期的冶铁业得到发展C.我国拥有当时最先进治铁业D,战国时期社会分工更加细密20.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然而在他一次出巡途中,就发生了行刺事件。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说明秦朝A.政治业绩显著B.下层民众铤而走险C.统治危机严重D.郡县制度引发不满21.柳宗元认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堂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柳宗元肯定分封制的进步作用B.柳宗元极力反对郡县制的实施C.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D.柳宗元认为秦成功之处在于家天下的实行22.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据此可知,秦亡的主要教训是A.秦二世违背秦始皇统治之道B.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C.郡县制不足以巩固统一局面D.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23.秦朝颁布了名目繁多、分类细密的法律条文。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落出土竹简1000余支,人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据此可知,秦朝A.重视法制建设B.刑法极其严苛C.社会矛盾尖锐D.实行文化专制24.为了保卫边境地区不受草原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命人建造了万里长城这一浩大工程,国家强征了众多劳工将原北方诸侯国所建的长城连接为一个统一的防御体系,意义重大。秦长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因素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C.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段考历史科试题第3页共6页
(2)表现:海上航线的拓展:运河的开通:铁路的建成。(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影响:推动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英国内地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英国工业重心的转移: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历史启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道路交通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道路交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在道路交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或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相结合):政府要大力推动道路交通发展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可以调动民间资本参与道路交通建设(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道路发展,提升治理水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26.【示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突破(1分)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文化的突破时期,百家争鸣是“轴心时代”人类精神突破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之中。一方面,诸侯纷争,贵族政治体系趋于瓦解,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华夏族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济世的各种方案,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争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这推动了学术思想与文化教育的繁荣,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4分)》“百家争鸣”是轴心时代中华文化突破的重要标志。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诸多思想先贤,分别创立了儒、道、墨、法等学派,各学派间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其中,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标准,成为西汉以后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构成了传统思想文化的哲学基础:法家学说则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家励精图治、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促进了国家大一统的实现与中央集权制的萌芽与建立。(4分)总之,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化的突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为后世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对当时及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转型,起了巨大的奠基与推动作用,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2分)【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突破”即短文的题目,答题需要做的就是用所学历史史实来证明这个短文主题。根据所学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核心的史实是“百家争鸣”,它也是春秋突破的最主要标志,但首先要了解其发生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来看,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之中。一方面,诸侯纷争,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华夏族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贵族等级体系趋于瓦解,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济世的各种方案,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争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这推动了学术思想与文化教育的繁荣,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然后从“百家争鸣”的内容来看,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诸多思想先贤,分别创立了儒、道、墨、法等学派,各学派间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其中,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标准,成为西汉以后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构成了传统思想文化的哲学基础;法家学说则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家励精图治、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促进了国家大一统的实现与中央集权制的萌芽与建立,从而能够证明这个短文的主题。27.(1)措施:强化内阁行政职能;改革科举和用人制度:整顿吏治,严肃监察;反腐倡廉,削弱外戚、宦官权成都石室中学10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第5页(共6页)
绝密★启用前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意在鼓励人人向善,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故C项正确;理学思想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证明环境对人性格的决定作用,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孟子对于阶级身份的突破,排除D项: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铁专卖政策实施以后,市场上的欺骗现象减少,买卖行为更为规范,客观推动了市场秩序的规范,故D项正确:材料与政府的经济职能完善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的物美价廉,排除B项:材料无法证明商品质量得到保障,排除C项。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经典强调以儒家所重视的忠义孝等作为判定佛教信仰的依据,这是佛教为进一步在华传播而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妥协态度,反映出务实的发展策略,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统治者的需求内容,无法体现该政策对于统治者的迎合,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学的主导地位被冲击,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佛教基本教义的改变,排除D项。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制的运行需要反复的磋商,每一个过程都需要皇帝的决策,这容易导致国家行政运行效率低下,存在一定的缺陷,故A项正确;该政策的实施并未导致中枢部门的矛盾激化,排除B项;避免了决策失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阻断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会是对城市商业集团进行管理的民间机构,行老作为行会的领导,主要管理和规范相关商业活动,他们均属于商人自我管理的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经济机构的转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行业垄断问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于商业管控的加强,排除D项。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统治者重视汉族地区的农业发展,这是因地制宜政策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证明这是凭借神权加强自身统治的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国家资源的分配,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证明契丹汉化历程开始于此时,故D项错误。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棣篡权以后,为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在史书中虚构了不符合规则的场景,这说明在历史研究中,史料的选取需要谨慎,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朱元璋的革新理念,排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
也反映出了美国强势的国际经济地位,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欧洲一体化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且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已瓦獬,B项错误;C、D两项仅凭材料得不出,均排除。24.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国际服务贸易的参与率为背景材料,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或地区)越来越多的,说明各国(或地区)积极地融人经济全球化浪潮,各国(或地区)经济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服务贸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A项排除;B项中“主流”的表述过于片面,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各国均认可贸易自由化,D项排除。25.命题透析本题以南宋与近代杭州经济状况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1)表现:店铺遍布;私人金融的发展;商业交易量大;营业时间长;与全国市场联系紧密;海外贸易活跃。(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半殖民地化;近代化。(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原因:《马关条约》开放杭州洲为通商口岸;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6.命题透析本题以法国共和政体确立与辛玄革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1)原因: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共和主义传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推动;群众基础广泛;共和派势力逐步增强和努力;1875年宪法的法律确认;民主共和是时代发展的潮流。(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1911年的革命不能建立西方式的新中国”:革命党人的软弱与妥协;缺乏群众基础;中国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中外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7.命题透析本题以苏俄与二战后英国社会福利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1)背景:工农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上不等现象严重;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涉。(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特征:立法推动;内容广泛;覆盖面广;国家加强干预;高度的制度统一性。(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但高福利易使人产生惰性,也使国家财政负担加重。(4分,言之成理即可)28.命题透析本题以基辛格的《大外交》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示例1:观点:意识形态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2分)阐释: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对立,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以美苏两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支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而苏联支持和控制东欧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加人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对二战后的日本,由军事占领到扶植发展,把它作为推行“冷战”策略、遏制共产主义的“桥头堡”。(9分,言之成理即可)综上所述,意识形态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1分)一5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5A.常温下,1LpH=5的KA1(SO:)溶液中含有A的数目为3N,B.用浓盐酸分别与MnO,、KClO,反应制备1mol氯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AC.将1 mol NH,NO完全溶于稀氨水中,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的数目为NAD.9.0g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0.3NA9.“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人类步入分子器件时代后,使得光控、温控和电控分子的能力更强。如图是蒽醌套索醚电控开关的原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I的分子式是C24H26O8B.反应[a]属于缩聚反应C.1mol物质I可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D.物质I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10.化合物Q是不对称有机合成的一种催化剂,其结构如图所示。X、Y、乙、W、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W、M位于不同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W
绝密★后用别回只@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分科检测提分卷化学(五)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Na23S32Fe56Cu64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来,我国取得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逃逸系统复合材料中的酚醛树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其芯片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C.“嫦娥五号”运载火箭用液氧、液氢作推进剂,产物对环境无污染D.我国学者预言的一种三维碳结构晶体T碳被证实,T碳与C0互为同分异构体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A.杨万里的“庐山山南刷铜绿”,铜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铜的氧化物B.刘禹锡的“日照澄洲江雾开”,雾属于胶体,日照时可产生丁达尔现象C.曹植的“磁石引铁,于金不连”中“磁石”为四氧化三铁,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金D.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3.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碲化镉发电玻璃,其发电原理是在玻璃表面涂抹一层碲化镉(CdT),使其具有光电转换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e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元素B.8Te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28C.发电玻璃的发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112Cd与114Cd互为同位素4.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A.无色透明溶液中:CI、SO、Na+、Cr3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OH)=105mol·L1的溶液中:S2-、SO、Na+、KC.新制的氯水中:I厂、SO、Mg+、CaD.0.1mol·L-1FeCl3溶液中:ClO、NO、Cu2+、K5,α亚麻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OH名师卷©化学(五)第1页(共8页)
汝州市实验中学2022一2023学年高三年级月考试卷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公辅成王”是著名的历史典故。山东嘉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很多呈现周公为成王行冠礼继王位,大臣们跪伏于地或俯身恭立,以彰显成王尊严(如图1所示)。这反映出,汉代A.崇尚周代礼乐制度B.山东仍实行分封制度C.君臣伦理观念强化D.专制君主的权威下降2.据新旧《唐书》列传人物统计:“门荫出身共177人以上,其中官至宰辅48人,占唐朝宰相总数369人的13%。如果以宪宗朝为界把唐分为前后期,前期门荫出身的宰相45人,占唐朝门荫出身宰相的90%以上。”由此可见,唐代门荫制度A.弥补了科举制度的不足B.发挥了巩固政权的作用C.成为选拔官吏主要途径D.堵塞了民入仕的渠道3.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说过,“富人愿意接受他(梭伦),因为他是富裕的,穷人也愿意接受他,因为他是诚实的”。这说明,梭伦改革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建立B.改善了民的生活状态C.瓦解了氏族的血缘组织D.具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4.在古罗马,烟、灰尘、蒸气、臭气以及噪音等不可称量物发生侵入邻人土地之上时,确立了解决纷争的基本判断点,规定如果不可称量物的侵入是基于对物的正常利用,则邻人必须容忍。据此可知,古代罗马法A.对私人权益有所限制B.注重良好道德培养C.以关注公共利益为主D.极力维护私有财产5.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时,英国下院要求在星期六集会讨论危机事件,并要求立即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测试(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BDBBCDc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DABD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17.(12分)(1)特点:减少酷刑;以礼入法;民族交融色彩浓厚;刑罚简明;体系完整、影响深远。(5分)(2)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1分);促进了民族交融(1分);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为后世法律发展提供了借鉴(1分)。实质是维护鲜卑贵族统治的工具,带有明显的阶级性。(2分)18.(15分)(1)原因: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民主思想)的影响(1分);整顿吏治的现实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吏治腐败)(1分);巩固统治的需要(2分);促进全民族抗战的需要(2分)。(2)变化:由群众监督色彩浓厚到公权力行使职权(或专门的正式机构)2分);监察机关的职责从宽泛到聚焦反腐败(2分);监察机关的权力逐渐扩大(2分)。(3)启示:监察权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监察机关要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行使权力;监察机关职责要明确清晰;监察机关要自觉接受各类监督。(任意3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12分)论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随着外交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变化。论述:冷战格局下,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对中国进行封锁、包围、威胁,新中国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捍卫主权独立时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苏联又是第一个承认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因此,1955年版护照将护照中的法文改为俄文,以增强和苏联等国家的联系,巩固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因此1964版护照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高潮,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出国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因此,1979年版将护照中“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1980年版将护照号码升至为7位数。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与世界的连接更为紧密,护照的标准也与国际接轨,因此,1992年版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护照标准印制,并采用了多重防伪方式。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2012版护照采用了以“辉煌中国”为主题的图案元素。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高考)·化学-SJB-必考-GX]三试题](http://picture.baishilianmeng.com/weibo.png?text=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高考)·化学-SJB-必考-GX]三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高考)·化学-LKB-必考-GX]二试题](http://picture.baishilianmeng.com/weibo.png?text=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高考)·化学-LKB-必考-GX]二试题)
考试试卷)
考试试卷)
考试试卷)
考试试卷)
![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DY(新高考)·化学-R-必考-HEB]八试题](http://picture.baishilianmeng.com/weibo.png?text=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DY(新高考)·化学-R-必考-HEB]八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高考)·化学-R-必考-QG]四试题](http://picture.baishilianmeng.com/weibo.png?text=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高考)·化学-R-必考-QG]四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