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调研系列•吉林省2025-2026学年八年上期中测试①[省命题]语文试题

14

名校调研系列•吉林省2025-2026学年八年上期中测试①[省命题]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爱是本能的”。另外,在弗莱看来,形式美是后印象派艺术家的创造,是20世纪出现的新现象;而吴冠中却从古往今来的各种人工制品乃至自然物中看到了形式美。由此可见,吴冠中与弗莱对形式美的理解有较大的差距。表面上看,吴冠中对抽象的界定与贝尔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界定大致相同,都是强调绘画的语言,而忽视绘画的题材。同时,像贝尔一样,吴冠中并没有将抽象或者有意味的形式视为现代艺术的独有特征。但是,吴冠中所说的形式美与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之间也存在着重要区别。吴冠中的形式美源于形而下的世界,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源于形而上的世界。吴冠中认为,不管多么抽象的形式,都能够在有形的事物和生活中找到它的根源。他明确说:“不管是半抽象、全抽象或自称是纯理的、绝对的抽象……它们都还是来自客观物象和客观生活的,不过这客观有隐有现,有近有远。即使是非常非常之遥远,也还是脱离不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正如谁也不可能提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面而去!”总之,吴冠中与贝尔的区别主要不是在对形式的理解上,而是在对意味的理解上。对于这种万变不离其宗的形式美,吴冠中有个形象的说法,即“风筝不断线”。吴冠中在讲到他创作《松魂》一画的感受时说道:“画面已偏抽象,朋友和学生们来家看画时,似有所感,但也难说作者有何用心与含义,当我说是表现松魂,他们立即同意了。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的源头。风筝不断线,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吴冠中还借用苏立文的说法,将他在《关于抽象美》一文中还混为一谈的抽象与无形象区别开来了。吴冠中说:““抽象”是指从自然物象中抽出某些形式,八大山人的作品、赵无极的油画以及我的《根》,他认为都可以归入这一范畴;而‘无形象”则与自然物象无任何联系,这是几何形,纯形式,如蒙德里安(Mondrian,1872~1944)的作品。我觉得他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吴冠中借苏立文之口,将自己作品的风格归入抽象,同时与无形象区别开来。抽象与无形象的创作方式完全不同。抽象是从具象出发,从具象中提取某些形式,提取的形式与被提取的具象之间仍然存在干丝方缕的联系。无形象直接从形式出发,其形式与具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换句话说,抽象是从形而下出发,无形象是从形而上出发。尽管二者看起来有类似的地方,但出发点完全不同。(摘编自彭锋《吴冠中与形式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儿童作画主要凭借感受与感觉,其笔下的形象常常超越客观尺度,而这也经常遭受部分美术教师的以“写实标准”为由的打压。B.西方古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往往兼具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现代美术家汲取其中美的元素,以“扬弃”的精神推动了绘画发展。C.吴冠中认为对形式美的欣赏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且形式美并非现代艺术所独有,这与弗莱对形式美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D.吴冠中与贝尔均强调绘画的语言,而忽视绘画的题材,因此可以说他们对形式美和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解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方古代绘画追求物象描绘的客观真实,而现代绘画则抛弃了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只注重抽象美。B.吴冠中的作品《松魂》偏抽象却能让观众有所感,因为该作品蕴含了“风筝不断线”的创作理念。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