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思·安徽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末检测卷(一)语文
2、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期末七年级语文
3、2023-2024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月考试卷(四)语文试题
4、2024至2024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月考试卷二语文试题
5、2023-2024学年安徽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卷语文
6、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
7、2023-2024学年安徽省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卷语文
8、安徽省2024至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末检测卷一
9、2023-2024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月考试卷(二)语文试题
10、2024—2024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月考试卷(二)语文试题
“秋冻”也要B_,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适合“秋冻”,这些人对环境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一不小心会加重病情,应注意保暖。另外,素怕冷、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等气虚、阳虚体质的人群也不太适合“秋冻”,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御寒能力弱,应注意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18.下列句子中的“交接”与文中加点的“交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碧莲峰一角矗立于漓江之畔,山水交接之处以淡墨渲染。B.北京和昌在闭幕式上完成奥运会会旗交接,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C.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是一个从容淡静的人,不喜交接俗人。D.这个同行没有趁火打劫,出了一个不菲的价格,交接期限也很宽容。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我于冬日去了辽河口采风,彼时苇甸上一望无际的芦花让我感到震撼,那层层芦花穿过春夏,在寒风中摇曳,挥手,是为了等待有缘人。芦花是有性格的,桀赘中透出一分高雅。刚刚下过一场雪,芦苇根部落满厚厚的雪。雪可以裹住芦叶、冻住芦根,却奈何不了芦花。没有一枝芦花被积雪压折,因为芦花白色的柔毛像天鹅绒,雪花和雨水无法沾身。在苇甸边缘一片开阔的雪地上,三株茁壮的芦苇呈品字形立着,似乎在向我招手。我想,我应该把它们带回去,于是走过去折下这三株芦花。我把它们插在一个红酒瓶里,置于书桌的一角。三株棉花糖,蓬松肥硕,看上去既甜蜜又养眼。八年过去了,三株芦花依然是当年的模样,姿态、颜色都没有改变,总是用洁白的笑望着我。灰尘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它们未被浮尘所染,只是边边角角有了少许的淡黄,这淡黄如同鸡雏的绒羽,像和田玉籽料的皮子,越发衬出了芦花的雪白。这灰尘不侵芦花,也是被芦花的性格所感动了,不是吗?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棉花糖”比喻芦花,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落叶”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3分)22.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机会来临时还没有准备好,等到准备好的时候机会却已经溜走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8/8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