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7月)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马鞍山市202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答案
2、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
3、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测试高二
4、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5、马鞍山市2024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6、2024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7、马鞍山2024二模语文
8、2023-2024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
9、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10、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5【试题解析】A.“这是其他文学体裁不具备的”于文无据,从文中的信息不能推断出这一结论,故错。B.原文表述为“‘同构暗示'指的是诗歌中某些字词在意义指向上与诗歌展现的画面在力的结构上相一致,也就是说诗歌所展现的景象(外在世界)与作品的‘意’(内在世界)在力的结构上是一个方向的”,即诗中的客观景物与诗人的思想情感是一致的,故正确。C.“体现了物我协调之美”错,这是“同构暗示”类诗歌的特点,苏轼采用了“异构暗示”的表达方式,描写的客观景象与主观情感不一致,物我之间不协调,故错。D.“直截了当”错,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相矛盾,原文表述为“诗歌是一种微言见大义的文学样式,这得益于语言的暗示艺术”,故错。3.【参考答案】D(3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对论述类文本论述主旨、逻辑思路、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考查。【试题解析】A项考查对文章第一段的分析,文章提出问题的背景与方式,表述正确:B项,考查文章逻辑思路的分析,从文章的第3段和第4段中可以看出,本文论证时采用的是先明确概念内涵,再进行举例分析的方式,表述正确:C项,考查例证法这一论证方法的分析,考查文章所用的实例与文章的观点是否一致,分析正确:D项,分析文中作比较的作用,“后者能让读者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于文无据,故错。4.【参考答案】C(3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试题解析】第4段主要讲诗歌语言的“异构暗示”,其主要观点是诗歌的客观景物与诗人的主观情感不一致,即两者在力的结构方向是相反的,该题A、B、D项中诗歌的客观景物与诗人的主观情感一致,以哀景抒哀情,C项诗歌的客观景物与诗人的主观情感不一致,以乐景抒哀情。5.【参考答案】(1)白诗是“同构暗示”,诗歌描写的枫叶荻花、瑟瑟秋风与诗人送别友人的愁绪及谪居浔阳的苦闷在力的结构上相一致,都是向下的,达到了身心和谐、物我同一的境界,形成诗歌语言上的“同构暗示”特点。(2)杜诗是“异构暗示”,诗歌描写的“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等浓丽春景,与诗人急切盼归的主观情感在力的结构上不一致,外在景物向上,主观情感向下,强化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评分意见】本题共6分,每点3分。意思相同即可。【考查目标】考查学生运用文本的相关信息和观点,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试题解析】答题时,要整体感知诗句与文本,抓住诗句描写的外在景物特点及诗人内在情感理清二者的关系,结合文本中有关诗歌语言“同构暗示”与“异构暗示”的内涵及特点加以探究。(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总体分析】本次文学作品阅读以现代作家师陀的小说《期待》为命题材料,由于篇幅所限,对原文做了刚改。试题选材与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的小说及第五单元《与妻书》所涉及的内容相关。作品批判了旧社会的反动势力,表现了革命者的人生抉择和作者的悲阀情怀,自然融入革命文化,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符合近年来高考文学作品选材的特点和要求。在命题上,紧扣小说的文体特点和本文的独特之处,从写作思路、内容理解、细节品析、叙述人称、人物形象、小说主题、创作意图等角度设题,落实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高一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9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