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鲁特一中/银川四模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心腹万俟高续审。万俟高秉承秦桧之意,构岳飞成死狱。③至于岳母刺字情节,《宋史》中没有记载。岳母刺字始见于清人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第22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晚清钱汝雯的《宋岳鄂王年谱》卷一也有记迷:“请康初始见宋高宗,母涅其背‘尽忠报国'。”1940年,吴永刚执导,刘琼、夏霞等主演的赞颂岳飞的电影,片名也叫《尽忠报国》。④那么“精忠报国”一说又从何而来呢?这与宋高宗御书“精忠岳飞”四字有关。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在先后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乱后,于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到“行在”临安凯见宋高宗赵构。赵构很高兴,赐给岳飞铠甲、弓箭等物,并御书“精忠岳飞”,制成锦旗一面,赐予岳飞,作为军中张挂的大纛。岳飞于次年五月至七月收复襄汉六郡的第一次北代战役中,便高举这面大旗作为行军大森,以振军威。是年十二月,金将兀术与刘豫的伪齐军合兵围攻庐州,宋高宗命岳飞解围,岳飞率军赶到庐州,大败金兵,金兵被迫北还。这可能是“精忠报国”之说的源头。清人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讲述了岳母训子,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的感人故事。《说岳全传》在民间的影响力远比《宋史》大得多。1979年,评书演员刘兰芳根据《说岳全传》改写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声情并茂地演绎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当年全国60多家电台争相播放,一时风靡全国,深入人心。⑤尽忠报国与精忠报国为近义词。《汉语大词典》解释,尽忠报国意为竭尽忠贞,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1940年5月,抗日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后,毛泽东为其题写了“尽忠报国”挽联。精忠报国意为纯洁忠诚,报效祖国。董必武于1942年在重庆红岩村作《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日:“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抒发了诗人不求苟安偷生,为民族大业而赴汤蹈火的豪迈胸怀。⑥综上所述,“尽忠报国”是岳飞背上所刺之字,是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也是岳母对儿子的淳淳教诲;“精忠报国”是宋高宗对岳飞的褒奖,对岳家军提出希望,也是后人对岳飞一生忠诚爱国的肯定和颂扬」(作者:郑学富,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文本二】①“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的热吵不妨再大点声,不妨再多会儿。表面上看,这是学术方面的探究和讨论,实际上本质上更是大家对“报效祖国”的关注。一个民族的崛起,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忠心耿耿的人”,不管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这都是“报效祖国”。这场热议的真正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参与到“报效祖国”“热爱租国”的讨论之中,让更多人思考何为“报效祖国”“热爱祖国”,如何去“报效祖国”,如何去“热爱祖国”。②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桃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在新征程上,我们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全体国人的风雨同舟、勇毅前行。具体到新的征程上,就要求每一位国人都有“报效祖国”“热爱租国”的情怀,都做到“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③新时代的“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需要有新的形式,需要有新的方式,需要有新的理念,立足岗位干好工作是“报国”,研发科技阔步前行是“报国”,发展经济永攀高峰是“报国”,种好庄稼发展农业是“报国”,在互联网上维护国家利益也是“报国”。④“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的热吵意义不小,其激发的是更浓烈的爱国情怀。这不仅是一场学术讨论,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摘编自郭元鹏《“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字词之外有大义》,东方网)第4页(共6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