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联考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上)高二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最新联考 18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上)高二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漳州市2024高二期末考
    2、2024漳州市高三第二次市质检语文
    3、2023-2024漳州市高二
    4、2024年漳州市高二期末考试卷
    5、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二语文
    6、2024漳州市高三2月质量检测
    7、2023-2024漳州高二期末考试试卷
    8、2023-2024福建省漳州市高二期末考安排
    9、2023-2024福建漳州高二期末语文考卷
    10、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上期末高二语文
落的是一颗颗发紫的熟桑葚。桑葚很甜,他们没空吃,白白掉在地上,每一裸桑树下的泥地都被洇染成了紫色。从蚕种孵化到收蚕茧,约一个月,每天三点起床,四点半喂好蚕,天一亮去地里采桑叶,采好桑叶再回家吃八十岁老母亲烧的早饭。二十四小时要喂三四次,其余时间采桑,剪枝,整理桑叶,晚上九点多喂好蚕,十点多睡觉,一天睡四五个小时。最辛苦的,是三天之后,蚕快要做茧了,像一垄垄正在灌浆的水稻丰收在望,桑叶要喂厚一点,照料得要更勤一点。这是“辛勤减眠食,颠倒着衣裳”的一个月,也是担惊受怕的一个月。第一怕,是断粮。几年前,秋蚕将熟,整个杭嘉湖地区所有桑叶都被虫吃了,好不容易养大的蚕,到了最后一周活活饿死,几乎绝收。怕蚕宝宝生病,僵掉。怕蚕茧卖不掉,十五天后就会变蛾,咬破蚕茧,茧子就废了。怕蚕茧卖不出好价钱。沈桂章是名闻方圆百里的养蚕能手。他当过兵,当过村支部委员,办过水泥厂、福利厂,养蚕养了几十年,以前每年要养十几张蚕种,楼上楼下七间蚕房。人们只道他蚕养得最好,他自己知道,窍门是有的,主要还是用心,时桑叶铺得薄一点,蚕间隔得稀疏一点,这就意味着要勤喂,多花工夫。③和江南大地上无数养蚕人家一样,勤快,是本分。“我们这一代人养好了,就不养了,儿子他们不会养了,太辛苦了。”他声调淡的话语将被幕色吞没时,我用力抓住它,心中路然。是啊,五年后十年后多年以后,还会有集体合作社和蚕桑基地继续养蚕,有桑基鱼塘长久的保护传承,但散落民间的养蚕人家恐怕真没有了。“你们也不希望儿子养吧?换作我是你,也不想儿女那么辛苦。”我说。“对啦!你说得太对了!”他的声调骤然高起来,显得很兴奋,仿佛遇到了知己,说出了他最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话。如他所说,现在条件好了,农村跟城市差不多了,做其他事也能挣钱,养蚕实在太辛苦了。幕色如雾,渐渐淹没桑林,淹没桑田与桑田之间的那片水域,水域倒映着最后一缕霞光,也倒映着一板车桑叶和两个人:邵云凤在前面摇摇晃晃拉着板车,沈桂章弯腰手扶着车尾,像一条晚归的船,驶过田埂,渡过村口,穿过两棵巨大的火桑树。④通往家门的窄窄的小路上落满了桑葚,泥地被桑葚汁洇染成了大片大片的紫色,像开满了迎他们回家的鲜花。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部分,“我”进入桑林,激发丰富想象,桑蚕与自我、中国文化、人类文明绾合一起,视野渐次扩大。B.第二段提到“采桑图”,作者想象康熙站在此图前的感受,传达出欢快气氛,表达农业文明对太图景的祈愿。C.沈桂章和作者都认为,民间养蚕人家终将消失,因养蚕太辛苦,下一代不愿继承家业,它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D.文章结尾部分,将人物放置在环境中加以描写,画面感极强,有人与天地万物相融合的浑厚、深远意境。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