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3.C根据题干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内容逐渐演变成国家主权原则,但在现实中,欧洲经常出现大国无视小国主权的情况,由此可知国际体系遭遇现实的挑战,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后半部分,即大国无视小国国家主权,不能说明国际治理体系已经形成,排除A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在17世纪尚未出现,排除B项;国家主权原则并非缺乏基础,而是被一些大国无视,排除D项。14.C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国民对国王态度的转变,反映出18世纪初,英国已逐渐成为近代民族国家,故C项正确;责任制内阁形成于1721年沃波尔上台,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对国王态度的变化并非由于启蒙运动,且启蒙运动兴起是在17世纪,排除B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议会权力在加强,排除D项。15.C据题干可知,由于克里米亚战争暴露英国政府管理的低效,英国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法令,因此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抓住历史提供的契机,C项正确;克里米亚战争只是外因,主要是英国文官制度的弊病,并且英国没有战败,排除A项;“实现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正式确立,排除D项。16.B根据材料图示可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5年后,日本经济总体呈现负增长,故B项正确;21世纪以来,日本经济并未持续增长,排除A项;根据GDP折线图,不能看出三国经济联系情况,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水并未超过日本,GDP不能完全代表经济发展水,排除D项。17.(1)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4分)演变的特点:从官员产生方式来看,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并趋于稳定;从中央与地方关系来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从划分依据来看,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适应统治的需要因时调整。(每点2分,任答三点计6分)(2)评述:材料二认为行省制是中央扩张权力,压制和削弱地方权力,行省制不是地方体制的革新,而是中央权力对地方的入侵。材料二反对行省制由中央直接派官到地方的做法和极力削弱地方权力的行为,认为行省制过于强化中央集权,不利于地方的发展。材料二只强调了行省制潜在的局限和弊端,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缺陷。(4分,答出两点即可)行省制是元朝对地方行政体制的创新,维护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给地方一定的自治权,有利于地方的发展;是我国省治的开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分析行省制在制度设计上的进步性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局限性。(4分,答出两点即可)18.(1)变化:对外战略由全面扩张走向收缩,提出新的“和战略”;与苏联、中国的关系由对抗趋于缓和,推行大国“均势战略”;新的防卫政策,由以美国为主转为共同承担责任。(6分)原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地位;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着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削弱了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美国自身实力的衰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4分,答出四点即可)(2)评述:材料二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不断加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舞台上出现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具体表现在: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日本随着经济的崛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影响力日益提高,随着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及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即表明,两极格局下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同时,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加,美苏实力相对下降,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叙述4分,答出四点史实即可)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有利于遏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有利于世界的和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评论4分)19.(1)原因: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给广大民众带来阅读困难。(6分)作用: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有利于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4分,答出两点即可)(2)建议和理由: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理由2分)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建议4分,言之成理即可)【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