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12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589®14:0899回℃0令38%☐原版阅读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民族一国家的觉醒,进入后殖民时期以来,资本主义殖民传播出现新的转向。殖民传播从空间观念偏向时间观念,从显性走向隐秘化,公开的硬力量入侵让位于各种形式的秘密的软力量同化。今天的殖民霸权更多的强调顺从它们安排的秩序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权。今天的殖民往往以意识形态(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为武器,进行思想扩张,甚至以意识形态为借口,发动局部战争,来干涉一个国家的内政,把这个国家纳入自己的体系。当然,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发展军事力量,强大的军事实力依然是当前国际形势下殖民的时间偏向的保证,是资本主义国家威慑前殖民地弱国的基础,是国际谈判桌上的重量砝码。当殖民的时间传播偏向因各种因素受阻无法实现时,空间控制还会重新抬头,此时,武力征服还会借助各种名义粉墨登场。一吴飞、杨席珍《后殖民视角下的殖民传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殖民传播”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一般都有译著,共成书400余种,其中科学类占130余种,其中利玛窦、汤若望、罗雅谷、南怀仁等四人的译著即达5部。翻译形式比较多样,既有全文翻译,也有节译和编译下表为明末清初传教士的科技译述(1584年一1790年)》16世纪17世纪18世纪总数百分比(%)数学162014.6天文8368965物理6644地质332.2生物和医学885.8军事科学8、85.8杂录122.2总计112610137100摘自马祖教《中国翻译通史(古代部分全卷)》整理材料二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来华,为中世纪晚期中西文化的交流开创了新局面。例如,利玛窦开始传教时就注重与各级官员、文人交往,宣扬欧洲的文物和制度,介绍西方的科技知识,深得地方绅士的尊重。同时,为了获得士大夫的好感,取得立足之地,这些传教士们入乡随俗地认真学、钻研中国的经典“四书”和“五经”。同时,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他们着手翻译、诠释儒家经典,把他们介绍到欧洲。当利玛窦居住在南昌的时候,就已经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并配以简要诠释,寄回意大利,供来华教士学参考。通过传教士的译介,中国文化对莱布尼茨的古典思辨哲学、伏尔泰的自然神教和魁奈、杜尔哥的重农学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这个远处东方,具有和欧洲完全不同气质的辉煌文明的大国,经过耶稣会士的译介,便成为启蒙运动者吸取力量的源泉。可以说,中国优秀的文化通过传教士的翻译工作传到西方,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东方世界的文化格局,而且以强大的辐射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一摘自马振涛“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东学西渐”对欧洲的影响。(9分)】高二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6/6三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