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届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答案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银川一中2024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
2、银川一中2024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3、银川一中2024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4、银川一中2024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5、2024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
6、银川一中2024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7、2024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
8、银川一中2024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9、银川一中2024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
10、银川一中2024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答案
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并赠予李林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归燕,诗中对燕子衔泥筑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B.诗人在首联中用“海燕虽微渺”来隐喻自己出身卑微,从民间底层而来。C.中间四句,诗人用“玉堂”“绣户”“华堂”来嘲讽燕子对荣华富贵的眷恋。D.整首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名为咏物,实则抒怀,是诗人的自我写照。16.据载,李林甫读了这首诗后“知其必退,恚怒稍解”,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以神态表明态度。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两组比喻起兴,进而提出“”,指出治理国家要积聚民心。(3)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人打过交道。餐厅里,为你端来莱品的是“呆萌”的送餐机器人;田野里,除草机器人像长了眼睛一般,不但能准确分辨出草和农作物,还能精准地除去杂草;医院里,医生熟练地运用手术机器人实现精密的手术操作…这些与生产生活①的行业,正是“机器人十”深化应用的场景所在,也因此,人们对即将融入千行万业的机器人产业所能创造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当然,关于机器人产业并非没有争议。人们忧虑最多的,莫过于机器人将取代一些工种和岗位。诚然,技术创新会淘汰一些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与此同时,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也将②,进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比如,对需要高空作业的电力维修人员、建筑工人而言,机器人的出现可以把他们不仅丛带有一定风险的劳动和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还能增强工作效率,而他们则可以转岗成为机器人的维护、操作人员。未来,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机器人将带来哪些惊喜?答案或许可以用“一切皆有可能”来概括。人机协作时代即将到来,让我们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23-510A·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