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3月考试卷七及答案。

19

历史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3月考试卷七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黄河中游地区贫富分化、阶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西周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排除A项;当时黄河中游地区没有形成成熟国家,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农业文明领先世界,排除D项。2.【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下周天子利用宗法血缘关系,密切与诸侯的关系,使地方管控得到强化,D项正确;A项说法不准确;西周尚未实现君主专制,排除B项,西周时期利用宗法血缘关系巩固统治,排除C项。3.【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使国力提升,为大规模组织军队寞定经济基础,B项正确:时局变化、人口剧增和当权者意愿与军队的规模有关系,但都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C、D三项。4.【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材料中的三者都主张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故选A项:孔子、老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墨子代表的是中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排除B、D两项;只有儒家强调伦理道德,排除C项。5.【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重视宗法伦理,C项正确:西汉尊崇儒术后实行外儒内法,排除A项:B、D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6.【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国家加强对财力的管控,B项正确;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不是抑制豪强和助力开拓边疆,排除A、C两项,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无为而治,排除D项。7.【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选官到婚姻,都要以家谱为凭,这反映出门第的重要性,C项正确:此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排除A项;选官权被世家大族垄断,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不少人伪造家谱,排除D项。8.【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代表北魏政权,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9.【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汉化政策,这些措施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解决割据隐患、促进经济发展,排除A、B两项;D项表述错误。10.【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统治者政策比较开明,能够虚怀纳谏,有一定的理性色彩,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门下与中书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君臣矛盾激化,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与制度僵化相反,排除D项。11.【答案】C【详解】据图可知唐玄宗设立节度使,将原来的内重外轻的局势变成外重内轻,使边境防务能力得到强化,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材料所述与阶级矛盾尖锐无关,排除B项,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之后的现象,排除D项。12.【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舞乐服务于贵族,宋代以来通俗艺术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音乐走向衰落,排除A项;B项和D项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13.【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北宋统治者的集权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安定,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边防体系,排除B项:这些举措不是导致冗官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北宋加强对武将的控制,不能体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14.【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稻麦复种在江南普及,反映了政治中心南移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人民物质生活,B项正确:稻麦不属于新的高产作物,排除A项:C项表述与史实相反,唐朝南方赶上并超过北方,此后南北差距拉大,排除C项;南宋与金有战有和,南北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15.【答案】A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