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2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3,表:1880年与1920年美国六大主导行业(附加值,1914年百万美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1880年1920年1机器111机器A.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575.62钢铁105.3钢铁492.8B.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3棉纺织97.2成材393.4C,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4成材87.1棉纺织363.75靴子和鞋子82造船(钢)D.在工业化浪潮中一枝独秀348.86服装78.2汽车347.314.1927一1940年,苏联均每年建成8座城市。新城市的建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一项目投产一工程竣工一城市形成。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这表明苏联的城市化A.已达到世界领先水B.产业结构单一特征明显C.促进了工农业衡发展D,有利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15.1963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拒绝了由美、苏、英发起并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次年,法国人在撒哈拉沙漠成功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并逐渐建立起独立的核攻击力量。法国此举A.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己基本瓦解B.加速了西欧国家的一体化进程C.意在建立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D.扩大了世界爆发核大战的风险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洪武初年,朱元璋下“徙民之今”,以调整全国人口。大量移民逐渐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迁徙至重庆。洪武二十年(1387),明政府又两度组织移民入川垦田。重庆府《云阳县志》载:云阳县“邑分南北两岸,南岸之民,皆明洪武时奉敕由湖广麻城徙来者”。大量外来移民使重庆府存在众多双籍地人士(祖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明代四川省中进士的数量共1406人,重庆府占318人,其中重庆双籍地氏族中进士者有41人,占比为12.8%。丰都县的杨孟瑛科举入仕后在其家乡建山书院,“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清初湖广民众再次移民四川时,甚至称川人“半楚”“半潇湘”.一摘编自黄梅《“湖广填四川”移民现象的历史考察》材料二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政府官员、工人、学生、难民等纷纷迁往西南大后方。以重庆为例,八年抗战中,重庆人口由战前的4?万,迅猛增加到战后的124万。工人是内迁人口中的重要群体。在1937年,重庆仅有工厂41家,工人8000余人。到1940年,重庆已形成了一支以兵工、机械、冶金、煤炭、纺织、化工等产业的工人大军,总人数近20万。“重庆主要商业市场,汇集于城区武库街、都邮街、及新街口等街道的两旁热闹情况,较上海南京路有过无不及。但人口齐集重庆市区也给市政管理及市政建设带来诸多困难。一摘编自唐润明《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材料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对三峡移民实施“开发性移民”,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从1993到2005年,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带上蔬莱种子、黄桷树苗,离开故土,“舍小家为国家”。重庆涪陵南沱镇村民含泪刨掉了蚕桑、龙眼、榨莱和柑橘树,重创新业。16万多外迁移民则带着高考模拟调研卷历史(七)第3页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