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

13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④艺术上,“镰刀与良心”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新颖别致,引起阅读兴趣。(标题2分;拟题原因应从标题的作用“人物”、“情节”、“主旨”、“环境”、“艺术”等方面来思考,任意两方面合理,可得4分。其他题目与原因,可酌情给分)【解析】小说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类:①主要人物,如《哦,香雪》、《装在套子里的人》:②主要物象,如《百合花》、《促织》:③主要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④关键环境,如《祝福》等。9.①比较人物形象:《祝福》中祥林嫂的安分温顺、吃苦忍耐、命运悲苦,虽偶有反抗想法但终无反抗能力:小说中的王婆敏锐机警、胆大心细具有坚决的反抗精神。(祥林嫂形象2分,王婆形象2分)。②“明丽和新鲜”:《祝福》通过祥林嫂展现了贫贱女性的可怜,本篇小说则通过王婆凸显了劳动女性的可敬。王婆的形象给作品中“失败的反抗”的阴霾中增添了一抹亮色。(人物,2分)③“明丽和新鲜”:《祝福》通过祥林嫂悲苦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礼教吃人的主旨。本篇小说则通过王婆的坚决反抗与赵三的“有良心”形成鲜明对比,思考了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王婆代表了来自社会底层的未来的希望。(主旨,2分)(②、③任何一个方向突出“明丽和新鲜”均可,意对即可,的情处理)10.B【解析】“夜梦神人告之曰”必须放在一起,因为“神人”是“告之”的主语,分开则主语变成了“吴蜚卿”,排除A/C:“曩日外边凶”与“目下里边吉矣”对仗工整,排除D。后面“再睡”“又言”主语不同需要断开、“以是不果死”亦可佐证。选择B,11.D【解析】这里“相”都是“观察”之意。12D【解析】据原文张成认罪所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可见他并非想杀害贺氏13.(T)矣蛋卿也前为自己一定会死,叮嘱他的妻子拿出所有财产,来救济孤苦之人。(得分点:分:认为、料想,1分:罂:竭尽拿出所有,1分:济:救助,1分:句意1分)(2)这是益都的铁商张成要求我写的,《他)说王晟是他的表兄。(得分点:索:要求、求取,1分:某:我,1分:云:现1分:句意1分)14.①周元亮阅读文书时因为雨天出现诗扇就察觉出案子可能是蓐房(行分儿②他看到扇子上的题诗,联想起曾经在南郭酒肆见过的题壁诗口气类似,就意识到可能与李秀有关,然尼顺藤掌瓜找出凶乐(1分)。可见他善于发觉事物微小之处。(1点1分,2点3分)附全文翻译:范小山,是青州府人,以贩卖毛笔为生,在外经商没有回来。四月间,他的妻子贺氏独居家中,夜间被盗贼杀死。这天夜里,细雨濛濛,泥中遗留下了一把题诗的扇子,是王晟赠送给吴蜚卿的。王晟,不知是什么人;吴蜚卿,是益都城里殷实之家,与范小山同乡。吴蜚卿日为人很轻浮放荡,所以同乡人都相信人是他杀的。县衙拘留他审问,(他)坚决不承认:悲惨地遭受严刑拷打之后冤屈定了案。这个案子送到府里:府里又转到县里,经历了十多个判官的手,无一人提出异议。吴蜚卿认为自己一定会死,便嘱咐他的妻子拿出所有财产,来救济那些孤苦的人。吴蜚卿暗地里买通了监守的人,让他买来毒酒(想自杀)。夜间梦到神人告诉他说:“你不要死,往日是‘外边凶’,眼下是‘里边吉’啊!”再睡觉,又梦见这些话,于是,他就没有自杀。没有多久,周元亮被分派守卫这个地方,当他读到囚犯吴蜚卿的案子时,感到这起案件审理有疏失。于是就问:“吴蜚卿杀人,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范小山用扇子来回答。周道台仔细看了看那把扇子,问:“王晟是什么人?”都回答说不知道。周先生又把审讯时的记录取出来看了一遍,立刻命令除掉吴蜚卿的死牢刑具,将他从重犯的内监解到关押轻犯人的外仓。范小山力争说不妥,周道台愤怒地说:“你想胡乱杀一个人就了事呢,还是想得到真正的仇人才甘心呢?”大家怀疑周道台偏心吴蜚卿,都不敢追问。周道台掷下一支红色的签子,立刻拘捕南部某店的主人。店主人恐惧,不知原因。拘捕到以后,周道台就问:“你酒肆的墙壁上有东苑李秀的诗,什么时候题的?”回答说:“去年提学大人来青州府考试时,有日照的两三个秀才,喝醉后留下来的题诗,但不知他们住在哪里。”于是周道台便派衙役到日照,拘捕李秀才。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