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

1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的自然心灵,即真心、童心和本心。只有出自真心的诗才是真我的表达,只有从人的自然心灵中流淌出的诗句才是自然之诗。不同的是,西方传统中认为只有那种凭情神吴的天才在灵感或迷狂的作用下创作出的诗才是自然之诗。我国传统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融合、互化,推崇清静无为、主体消解、物我兼容的“无我之境”,即主张内在的自然。而西方的美学观主张人对自然的积极干预,主体意识在自然中得到确证和张扬,主客体是分离对立的,他们追求的是有为的“有我之境”。中西传统自然观的差异造成了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差异。陶渊明受信释道和魏晋玄学思想的共同影响,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无为,人只要触入自然,与自然合一,达到忘我之境,就能深得自然之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消融在自然中得到无我的宁静。华兹华斯受西方文化传统的人本主义、科学理性和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导。他主张在自然中汲取力量确证自我、张扬自我,为一种“有我之境”。陶渊明主张顺应自然只需要去除人为之障即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因此,他的诗趋于浅薄。而华兹华斯主张发挥主观想象力,从自然中得到灵感,在沉思中获得真理。因此,他的诗总是在凡的事物中见深刻,甚至带上神秘的色彩。这一点也造成了他们在自然审美意识上的不同。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自然观。自然观中的不同之处又导致了他们创作方式和作品风貌的不同。(摘编王芳、何永艳《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和西方诗最初都偏重人事,对自然关注较晚,偶有涉及,也不过是为人事做背景。B.中国诗偏柔,西方诗偏刚,这是它们的本色特长;但这并不绝对,中西方的诗也互有补充。C.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根本区别是:陶渊明追求与自然默契相安,华兹华斯追求对自然的彻悟。D.中西传统自然观造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差异,进而导致他们创作方式和作品风貌的不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最初的诗歌创作中,诗人的兴趣并不在自然本身,所以诗中关于自然的描绘都是诗人的无心之举。B,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这决定了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是纯客观的描写,是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C.文章引用刘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意在说明诗歌源于心灵,是情感的自然流露。D,中西方传统都认为诗是从人的自然心灵中流淌出的,可见,那些不能打动人的诗都不是出自真心,不是真我表达。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一项是(3分)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干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B.可城孤馆闭眷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春望》)元月T语文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