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新高考无角标]语文答案

28

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新高考无角标]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答案】D【解析】“因为其不知贾谊被贬的真实原因”错误。“怜君何事到天涯”的意思是“可怜您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这里的弦外音是:您是无罪的啊,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诗人对强加在贾谊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表达了诗人伤心哀婉的叹喟,并非不知贾谊被贬的真实原因。8.“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意象选择及其表达效果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而在情感内容上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意象选择及其表达效果:二者都选择了斜阳、草、树三种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索凄清的氛围,寄寓物是人非的怅然之情。表达情感:“秋草”句表达的是对人才不被重用、寂然而逝的同情;而“斜阳”句表达的是对英雄在历史中被湮没的怅然(昔盛今衰的慨叹)。(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8分)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节选)高适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①。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①。子案若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且欲同鹪鹩⑤,焉能志鸿鹤。【注】①卫霍:卫青和霍去病,西汉两位名将。②刍荛:打草砍柴的人,诗中指民百姓。③干:犯。④鼎镬:指烹煮酷刑。⑤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庄子·逍遥游》有“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上蓟门,看见茫茫沙漠,倚剑面对战争风尘,发出了对英雄的呼唤。B.五、六句写诗人孤独寂寞,备尝艰险,看尽人间丑恶,这里体现了理想和环境的矛盾。C.“永愿拯刍荛”句婉约含蓄,表现了诗人的忧愤苦闷,充满悲慨之情。D.诗人借“淇水”“浮云”抒情,“徒”“不堪”里有着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答案】C【解析】“婉约含蓄”错误。“永愿拯刍荛,孰云千鼎镬”的意思是:“我愿意拯救老百姓的苦难,谁还顾及由此而触怒当权者而遭到致命的酷刑呢?”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宏伟抱负,忧愤苦闷中又不失慷慨豪迈之情。10.试鉴赏“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两句诗的手法和情感。(6分)【答案】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淇水空自流淌,浮云也不能有所托付,它们都是不能依靠的,只能靠自己。表达了诗人悲凉、无助、愤激的心理和情感。(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8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东。【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时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③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世传他在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唯见草色连空。诗人眼前的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B.尾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C.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虚实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D.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不见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102.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