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联考

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生物[24·G3DY(新高考)·生物-SJB-必考-GX]二试题

最新联考 25

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生物[24·G3DY(新高考)·生物-SJB-必考-GX]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4)一显矮秆植株均表现为具有潮霉素抗性,正常株高植株均表现为潮霉素敏感【解析】(I)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在T-DNA区段中含有已知序列的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筛选抗性愈伤组织。诱导转化为愈伤组织的材料取自水稻W的未成熟胚,其原因是未成熟胚的分化程度较低,易于脱分化。(2)在T-DNA区段中含有已知序列的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提取转基因水稻W叶片细胞的总DNA后,利用T-DNA区段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再用PCR对转基因水稻进行分子(水)鉴定。(3)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幼苗。以(非转基因)水稻W为对照,对T。水稻进行表现型分析,筛选得到矮秆突变体G。判断G的矮秆突变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的常用方法是观察G的自交后代(T,)是否发生性状分离。(4)表中T2和T4矮秆:正常株高均符合3:1的分离比,说明矮秆突变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表中矮秆植株均表现为具有潮霉素抗性,正常株高植株均表现为潮霉素敏感,这说明T-DNA以单,点方式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使控制株高的基因失活。9.(8分)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是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飞速发展,其被称为生物科学的核心技术,然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霍拉纳用实验证实了尼伦伯格提出的遗传密码的存在,这些成果不仅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从微生物到人类共用,而且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等提供了理论依据。钱嘉韵是第一个报道分离热稳定DNA聚合酶工作的科学家,某公司的工作人员按照钱嘉韵等人发明的操作步骤,成功地分离了这种DNA聚合酶,该酶的发现为基因工程中技术的发明提供了前提。(2)DNA分子杂交技术也是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之一。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即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等做标记,以此作为探针,使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就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转基因生物的DNA中。(3)目前科学家已在牛和山羊等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中表达出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和α抗胰蛋白酶等重要医药产品。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时,需要先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4)部分公众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列举两个理由,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担忧:【答案】(1)一套遗传密码PCR(2)放射性同位素杂交带(3)启动子显微注射(4)转基因农作物与其他植物存在生殖隔离,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许多农作物的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合理即可)【解析】(1)霍拉纳证实了尼伦伯格提出的遗传密码的存在,使人们认识到,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而且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等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家钱嘉韵分离出了热稳定DNA聚合酶,该酶的发现为基因工程中用于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的PCR技术的发明提供了前提。·52·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