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百师联盟开年联考
2022-2023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二铺中学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试卷
2022-2023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二铺中学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理,故排除B、C、D三项。5.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人指责杜周“专以人主意指为狱”,而杜周则强调君主的旨意就是法律,“三尺法”也是君主的旨意,这一言论反映出古代中国的法律服务于专制皇权,故选B项;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材料并未反映古代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君主的旨意成为法律,并不表明古代存在广泛的法外特权,故排除C项;“与时俱进”强调的是法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这一点,故排除D项。6.B【解析】由材料可知,“伯俞伤亲”的典故以文字和画像石的形式流传于后世,这突显了儒学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故选B项;绘画不是推行教化的主要方式,故排除A项;“伯俞伤亲”体现了人伦秩序强化,故排除C项;石刻和文献记载并不一定都真实可信,故排除D项。7.B【解析】由材料可知,唐初历代君主都对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这说明政府重视法律建设,故选B项;“法律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魏晋时期“以礼入法”,即已出现,故排除C项;唐朝时,中华法系确立而未成熟,故排除D项。8.C【解析】由材料可知,北宋时期,法律对官员及其亲属犯罪有所包庇,南宋时期官员及其子孙犯罪也要依法处置,这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公正,故选C项;“有效防止”这一说法过于夸张,故排除A项;这一变化与儒家伦理道德和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排除B、D两项。9.C【解析】由材料可知,宋代,乡约多由儒家士大夫主持推行,明清时期,乡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宣讲皇帝圣谕作为主要内容,这一变化体现了国家权力不断向基层渗透,故选C项;南宋后期已确立理学官方哲学地位,故排除A项;儒学社会道德教化功能加强的表述并没有反映材料所述变化的本质,故排除B项;皇权不借助儒学也可以扩张,故排除D项。10.B【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初这一设计是以重典治天下,主要目的是强化专制统治,故选B项;这种设计不仅针对君相矛盾,故排除A项;此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而非整肃吏治,故排除C项;这种设计从长远看阻碍了社会发展,故排除D项。11.D【解析】由材料“将基督教与帝国内其他宗教置于同等的法律保护之下”可知,罗马统治者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对罗马帝国的政治影响力量逐步扩大,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基督教已深入罗马民众的日常生活,故排除A项;392年,基督教才成为罗马国教,故排除B项;宗教不享有法律的治理功能,故排除C项。12.C【解析】由材料可知,恩格斯的这段话意在强调罗马法对后世的主要影响,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西方近代法律的基础,故选C项;希腊哲学开创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故排除A项;雅典城邦进行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故排除B项;提供治理大国经验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23新教材·TXWJJX·历史·参考答案·R·选择性必修1】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