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百师联盟一轮联考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漳州市高三模拟2
2、2024漳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检语文
3、漳州市2024高三语文
4、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语文
5、2024漳州市高三毕业班二模
6、2023-2024漳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检语文
7、福建省漳州市2024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8、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二语文
9、2024漳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语文
10、漳州2024高三第二次市质检语文
分“我”。我们不妨大胆进一步推测,可否以“文学”等“艺术品”作为资料,而社会学对待这类资料,可以如同历史学对待史料,从对这些资料的不断梳理和“考古”中,去找寻这部分“讲不出来的‘我”,以及费孝通强调的“意会”中的种种关系,以此夯实社会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不管是从工具性的应用角度来说,还是从人文教育的角度来说,社会学在这方面都可以实现某种突破性的进展,使得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人类知识探索上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摘编自刘亚秋《中国社会学的人文转向:以费孝通“扩展学科界限”思想为基础》)材料二:什么是人文性?综合来自不同学科的观点,所谓人文性是指围绕着人之存在方面的知识,其旨归是安顿个人身心,使个人和社会间的关系得以协调。这恰恰是中国社会学人文性的核心意旨所在。那么,什么是社会学的人文性?费孝通在2003年提出“社会学的人文性”概念,并认为这个人文性能够使中国社会学更加成熟稳健,同时还可以位育①社会。位育社会之学是潘光旦先生提出的,它的基石是人的安所遂生,即安顿人心之学。它与文史哲学科讨论的人文性有内在的一致性,甚至可以说,二者之间构成了一种呼应关系。费孝通所认为的社会学人文性,是社会学对人的“心态”的研究,它不同于以往的“生态”研究路径,其含义是以中国社会文化为基础,在“究天人之际”的格局下思考人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它首先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并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条件。社会学人文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回到人的文化性和历史性雏度,回到人们世代传递的文化中去。社会和文化可以使具体的个人“不朽”,而文化就是一个社会的精神世界。费先生晚年的“心态”研究和潘先生的社会学理论,有很强的接续关系。潘先生的社会学就是关于人的社会学,其人文性所包括的两个最核心的部分,便是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这也是社会学人文性的核心所在。前者涉及人是什么的科学研究;后者涉及的是人化道德的研究。潘先生对儒家的社会学化,涉及的主要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潘先生认为,自我控制是十分难且重要的,涉及的是自我修身之学。在今天看来,自我认识同样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同时也是自我控制的基础。(摘编自刘亚秋《社会学的人文性及其意义》)【注】①《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位育”,是儒家的核心口号,“中和”是目的,不偏不倚,谐调适度;“位育”是手段,各守其分,适应处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发表《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之前,学术界只将社会学视为科学,而并不承认社会学具有人文性。B.社会学领域不太惯把人、社会、自然放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是因为其忽视了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包容关系。C.费孝通认为,社会学视角下的“我”是多面的,其中“看得见的我”和“看不见的我”构成了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D.中国社会学人文性的核心意旨就在于探寻个人的身心安顿之路,使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所说的“我”是站在社会学立场上的,他不仅将“我”纳人“社会关系”中,而且以此拓展对“社会关系”的理解。【2023届高考分段学情评估卷(一)·语文第2页(共8页)】新高考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