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百师联盟一轮联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专练(含解析)——2024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试试卷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专练(含解析)——2024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高一周测卷新教材·历史(部编版)·高一同步周测卷/历史(七)一、选择题愿望遭拒而已,排除C项;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1.B【解析】由材料“清廷一方面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义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1910年时中央政府,也未能真正控制全国的军权与财权,中央清政府没有“增强权威”可言,排除D项。集权有名无实”“各省督抚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军4.C【解析】题干“(辛亥革命后)重要的是清王朝必权与财权,在地方已没有强势督抚,更没有形成强大须退出历史舞台,这似乎是民心所向”,可知该记者赞的地方势力”可知,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未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故选C项;材料“袁世凯产生实际效力,中央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没是做大总统还是做皇帝似乎并不重要”不能表明该有强势的督抚权力,说明清朝统治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记者支持袁世凯称帝,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辛亥的潮流,必然灭亡,故选B项;武昌起义具有偶发性,革命后该记者对清王朝的态度,未提及对民主共和政排除A项;清末新政的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体的态度,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列强,排除D项。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清朝的统治,排除C项;材料强5.D【解析】据材料“从法理上讲,《中华民国临时约调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法》规定的政治制度并非责任内阁制(内阁由议会产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本身,排除D项。生并对议会负责),而是美国总统制(具有行政权)的2.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对“创立民国变种,在本质上仍是总统制”,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进行解释,即强调国家的主权掌握在人民手中,要推法)赋予总统的权力仍然很大,故选D项;材料强调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可见孙中山总统的权力,而不是产生方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在文中明确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故选A项;南京总统权力,并不涉及国务员的辅佐责任,排除B项;材临时政府建立于1912年,排除B项;袁世凯于1915料只提到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本质,无法得知国会的年复辟帝制,排除C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排权力,排除C项。除D项。6.B【解析】从材料看,孙中山退让的目的是避免“自3.B【解析】题干提及1910年,各省请愿代表的“速开相残杀之战争”,这表明孙中山的退让避免了战争的国会”请求被清廷三次拒绝,结合所学,1908年8月,爆发,才使得“今日之假共和”可得,这体现了孙中山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以妥协求共和的智慧,故选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孙备,为此,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活动,中山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内容,没有体现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1911年“皇族内阁”的骗局,南北议和的必然性,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内容是使不少立宪派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孙中山退让的目的,没有体现利益群体之争成为主要支持革命,故选B项;1901一1911年,清政府实行“新矛盾,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孙中山退让的目的是稳政”和“预备立宪”,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立宪派定当时局势,至少在形式上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所以.25.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