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百师联盟一轮联考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22-2023学年度初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考试试卷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22-2023学年度初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考试试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第33题15分,共40分)31.战国至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次大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一一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扦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一一柳宗元《封建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例举两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概述该时期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周、秦、汉初“有天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用一句话阐明作者所论周秦之失之所在。(5分)32.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源和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一一《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绞、绢、纯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绕、绢、绝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一一《旧唐书·食货志》材料三: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至隋唐,伴随统一与京杭大运河通航,南北经济并驾齐驱,长江流域赶上了黄河流域的水,经济重心渐趋南移之势。唐朝中晚期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时间上的分野。此后,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一一陈霜霜《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北魏孝文帝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时期的赋役制度及与魏晋时期赋役制度的主要区别,并结合所学概述出现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南盛北衰”局面逐步确立的主要过程,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6分)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