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联考
百师联盟开学联考
百师联盟一轮联考
百师联盟二轮联考
百师联盟开年联考
首页
百师联盟开年联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含解析)考试试卷
百师联盟开年联考
2023-07-31 03:47:29
58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含解析)考试试卷
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百师联盟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5.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中不管是市长、法官、贵族、教士或作坊主、商人,还是受雇佣的帮工、学徒,乃至从农村逃来而住满期限的农奴,尽管财产方面存在差别,然而在法律身份上都是等的自由人。他们可以自由支配他的财产,如同自由支配他的人身一样,而不受领主的管制。这一状况()A.有利于教会控制城市B.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封君封臣制产生D.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割据局面16.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状况造成了A.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B.婆罗门教最终走向瓦解C.印度社会宗教状况错综复杂D.印度教逐渐为主要宗教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唐以后的总的趋势是向民社会发展,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突出世俗性、合理性、民性。对整个宋明理学的评价应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进行,它是配合、适应了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整个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当然,思想的发展也有历史的渊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心性见于《孟子》,天理人欲出于《礼记》,这些经典的问题经过理学家们的不同诠释赋予了新的意义。—摘编自陈来《宋明理学》材料二王阳明所处的明代中叶,社会处在动荡之中。统治阶级面临着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道德危机。科举作为选拔经邦治国人才的制度日益僵化,官僚士大夫和一般知识分子都信奉程朱理学,治学偏重格物致知。王阳明感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情况,他从各种经历中深刻体会到,要救深陷危机的明王朝,单靠镇压是不行的。要从思想上消除人们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意识,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一味地强调知行为两件事,过分割裂了知行的关系,导致不能将道德知识付诸道德实践的情况。“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他提出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和行并作一件事,将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以便消除以前程朱学派一味强调知先行后而带来的知行脱节的情况。摘编自刘子旻《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有什么时代背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出现的原因,并分析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的进步性。(8分)高三·历史第4页(共6页)
本文标签:
【在小程序中打开】
搜索一下,直达结果
搜索